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婺源县浙源大山饰品加工厂:大山里的扶贫“无烟车间”

  走进“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浙源乡,但见该乡昔日冷清的十堡、凤山、里村、庐坑、虹关等偏僻村庄,而今成了一个个没有围墙的热闹加工厂,百姓客厅、房前屋后、巷头巷尾等,都是一个个“无烟车间”。当地200余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地就业,通过“来单加工”业务,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直接带动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被婺源县人社局挂牌成立“就业扶贫车间”。

  ——而带来这一喜人变化的,正是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婺源县浙源大山饰品加工厂(以下简称“大山”)。如今,“大山”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加社会就业,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与诸多专卖店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无烟车间”成了百姓的“致富法宝”。

  “大山”前世:浙江义乌“新秀”

  “大山”成立于2011年,它从事的“来单加工”不同于“来料加工”。“来料加工”只涉及到生产当中的一两道工序,而“来单加工”则从原料开始一直到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都能全部独立完成,是一道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如今,“大山”每年支付给农村留守妇女的工资达500多万元,是婺源大山深处的“聚宝盆”和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大山”创始人程后发是土生土长的浙源乡十堡村人。2004年,年仅19岁的程后发来到浙江省义务市闯荡,落脚在一个小商品加工贸易工厂,当时一没学历、二没技术的他从学徒工干起,白天“动手”、晚上“动脑”,等待“厚积薄发”。由于肯吃苦、善思考、有理想,程后发很快就成了“业务通”,并从一名“打工仔”转身为“创业者”,从事床上用品、女性饰品等加工贸易业,个人年创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2011年6月,在浙江义乌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程后发回家办事。在闲聊中,他的表哥查忠民问他是否可以在家里办个加工点,这样既可以让村民在家里上班,又能让老人、小孩得到更好照应。查忠民一席话,引发了程后发深思。在他老家,春节期间热热闹闹。春节一过,年轻力壮的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小孩“孤守”农村,有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照看,学习不尽人意,影响个人成长;有的老人病了没有子女照看,病情雪上加霜……想到这些,程后发不由得心生悲痛、眼睛湿润。“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养育自己的家乡,程后发下定决心返乡创业。“在义乌我白手起家,在家乡我照样会事业有成。”在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人脉后,当年,年仅25岁的程后发带着资本和技术返乡创业,创办“大山”,为乡亲们送来了“福音”。

  “大山”今生:扶贫济困“新星”

  “辞掉了外面的工作,如今在家里上班,工资待遇不低,还能照看老人小孩,安心多了。”谈起“大山”,婺源大山深处的留守妇女一个个都高兴地夸赞道。以前,农村百姓闲时大多相聚在桌子上打“麻将牌”,如今他们相聚在一起打“致富牌”,不但日子越过越好,也减少了口角纠纷,促进了乡风文明,可谓“一举多得”。

  去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大江南北,席卷地球。为了避免人群积聚,杜绝交叉感染,“大山”坚持人民至上,不计得失、不假思索开启“暂停键”,筑牢乡村“安全墙”,当好百姓“守护神”。为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大山”创始人程后发充分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将平时运输货物的卡车往防控关口上横着一停,就是一道坚实关卡。不仅如此,他还不畏严寒、不惧风险,夜晚坚持“驻守”卡车,吃住在车上,将卡车当“房车”。闲暇之际,他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做好“大山”200余名员工的思想工作,并通过他们做好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自觉做到“不出门”,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编织起了疫情防控“安全网”。在程后发的示范引领下,当地30多位年轻党员全部参与志愿服务,他们轮岗上阵,用严谨细致的作风守护家园,筑牢起了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如今,“大山”一方面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举措,一方面开启生产“快进键”,还新增生产口罩等抗疫产品,不仅为百姓送安全,还为百姓送财富,成了远近闻名的扶贫济困“新星”,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江西日报、上饶日报等官方媒体“推介”和各级领导“褒扬”。

  “大山”风采:公益行动“新生”

  如今,在婺源大山深处,经过了“十年磨剑”的“大山”,已经发展成为“品牌响亮、品质过硬、品格优良”的扶贫企业和爱心企业。“大山”创始人程后发获评义乌市“最美外来建设者”、上饶市“青年岗位能手”、婺源县“最美婺源人”、婺源县“最美乡村最美兵”等荣誉称号。作为一个企业,“大山”知感恩、明大德,不忘“饮水思源”,谨记回报社会。

  “捐资助学、抗洪赈灾、关爱空巢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在“大山”发展历程中,当地百姓心中印记着一笔笔“大山”公益行动“日记”。返乡回报乡亲们的“大山”,先后爱心捐赠30多万元,还为浙源中学、浙源小学连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孩子们送来助学金和书籍等学习用品……农村客车少,村民们出行不方便,尤其是大家有什么红白喜事,请车贵不说,还很难请到车。这时,“大山”的运输车就成了村民们的“公交车”,不仅分文不取,还随叫随到,简直就是乡亲们的“私家车”。有时候,程后发送“大山饰品”到县城走物流赴义乌,乡亲们挥手搭车,他不仅为大家当“驾驶员”,还请乡亲们到县城用餐,当“服务员”。按理说,程后发大小算个老板,可以买个豪车开一开。但他不虚华,开个皮卡车,既能装货又能载人,“一举两得”。

  浙源乡十堡村有的老人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有时去义乌跑业务时,“大山”创始人程后发就邀请这些老人一起去义乌玩。每次外出回来,程后发都为乡亲们带来杨梅、葡萄、猕猴桃等浙江特产。正是这样的点滴之情,乡亲们都把程后发放在心里。“他外出几天了,去了什么地方,行程是否辛苦……”点点滴滴,乡亲们都惦记着程后发。在乡亲们的眼里,他就是大家的亲人;在乡亲们的眼里,“大山”就是大家的“金山”。上级领导得知“大山”事迹后,不远千里来到“大山”实地调研,并勉励程后发说,“你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要为乡亲们提供更多致富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大山”的梦想是:让“大山”圆了乡亲们的“城市梦”,住上更好的楼房,享受更方便的生活;让“大山”圆了乡亲们的“健康梦”,有钱看病,有子女在身边照顾;让“大山”带给山区孩子更好的教育,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高学府教育,让山区孩子长知识、增才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大山”追梦,必将梦圆大山。(吕富来)

责任编辑:姜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