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烟广丰卷烟厂制丝车间开展“抓水分”质量技能竞赛活动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烟丝水分凭“手感”就能估摸出水分含量,这是制丝车间员工们的“看家本领”。近日,在江西中烟广丰卷烟厂制丝检验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抓水分” 质量技能竞赛活动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青年员工和主机操作工20多人同台切磋竞技,上演着一出出“拿手好戏”,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闪耀着灵感的电流……
这样的技能竞赛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活动中,理论竞赛之时寂静无声却暗藏着智慧较量,实操比拼之际凭借感觉却需要手到、心到。如此,老带青“一岗多能”式的技能竞赛,让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在比试中得到了检验,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活动中得到了增强。
跬步千里学技能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培训进行强化记忆,动手实操则只能自己慢慢实践摸索。
赛前,车间工艺管理员詹壁林对参赛选手们进行了理论知识培训,并在生产现场组织开展实操技能培训,重点讲解制丝在线生产各环节工艺质量把关点,手把手传授工艺质量管理知识要点。
“原来工艺质量相关知识点这么多,要都记住并理解还挺不简单呢!”
“可不是嘛!我们原本只在自己的操作岗位上掌握涉及的工艺知识,现在则要求了解整个工艺流程的质量管理系统知识了。”
培训一开始,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并进一步营造了学习工艺质量知识的良好氛围。
“工艺质量技能提升需要日积月累,注重平时的学习,在工作中用心用功去获取点滴进步,积跬步才能致千里,专心致志做到厚积而薄发。”新员工祝千希有感而发。她自转岗到车间生产岗位以来,跟着师傅学习工艺管理知识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进步非常明显。
指尖比拼抓水分
五个手指在烟丝间轻轻触摸,在与指尖接触的瞬间,水分便随着皮肤渐渐导入末梢神经,再传至大脑,一个大概的水分数字就已跃然纸上。

选手们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在手指间“抓”出水分,判断出水分值,这是一场完全凭经验和手感的“指尖大比拼”。
有人紧皱眉头,在犹豫中不敢写下数字;有人喜上眉梢,在稳定操作中快速有了判断;还有人在写下数字后又重新“抓”一遍,慎重涂改答案....。.
选手们两人一组,依次对松散后叶片、加料润叶后叶片、切后叶丝、贮后烟丝、加料后梗丝和贮后梗丝六种样品进行“抓水分”。评委按照“估计值与实际值偏差越小则得分越高”的规则进行严格评分。
“要多练习、多思考、多记忆,练出手感来,循序渐进,就像生产出合格的制丝产品一样,要经过多道工序、多岗位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在实操比拼中取得不错成绩的王昭灵自信地向大家分享训练的经验和心得。
笔尖较量写华章
制丝工艺基础知识竞赛试题不光需要理解记忆,也有很多需要推演计算。在理论闭卷考试环节,选手们进行着一场脑部运动的“笔尖较量”。
如果说简答题“加香加料的任务和作用”考察的是员工对设备工艺的理解,那么计算题“求出某牌号卷烟烘前叶丝水分的Cp和Cpk值”则是检验员工对工艺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
大家认真回顾已学习过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各卷烟品牌工艺制造规格等方面内容,仔细审题后在草稿纸上认真演算,并最终将答案眷写在答题试卷上。
“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出得也很灵活,巧妙地考查出大家的水平。”
“一测试就检验出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加强,看来自己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了。”
考试一结束,大家便迫不及待地进行交流与分享。评委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细致打分。
“真没想到两轮比拼过后最终冠军会是我。现在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好备赛,用心学习,努力了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谈到经历过的两轮激烈较量,新员工冯鑫源内心依旧十分激动。
以赛促学、以赛提技是车间工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广丰卷烟厂将继续在工艺质量管理上本着“一丝不苟 不优不休”的理念,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全面巩固质量过程控制能力,全力提升产品质量,为实现全年质量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文/顾呈波 图/顾呈波 杨帆)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