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全力推进美丽集镇建设
干净整洁的临河游步道、井然有序的科普小竹林,清凉惬意的竹编凉亭,趣味盎然的竹文化墙绘……走进江西省瑞昌市南义镇,一幅交织着竹文化与竹元素的特色集镇风貌跃然眼前,令人欣喜。这是该市全力推进美丽集镇建设的一处剪影。
近年来,瑞昌市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九江市关于开展美丽乡镇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生态立镇、产业旺镇、商贸强镇、旅游兴镇、文明治镇”的工作思路,自2021年起,全面开展美丽集镇建设三年行动,累计投入5.5亿元,完成集镇广场、农贸市场、强弱电下地等400多个项目建设,全域所有集镇实现了“三年大变样、镇镇显特色”。

坚持“以合为要”,凝聚美丽集镇“共建力”。该市坚持精心谋划、匠心推进,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5次带队前往横峰、德兴等地考察学习,遴选4家高规格设计单位参与美丽集镇建设规划设计。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美丽集镇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专题调度、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工作专班协调推进、乡镇属地具体推进、专人专责落实跟进”机制,做到“一周一上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街头横幅、宣传手册、LED显示屏、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发动村民参与集镇建设,凝聚了强大的群众合力。

坚持“以改为擎”,焕发美丽集镇“新颜值”。该市将立体改造、环境改造作为美丽集镇建设的关键抓手,全面实施美丽集镇建设“八大行动”,累计投入约2亿元,推进“空中、墙面、路面、河道”改造,实现以改提升、以改焕新。洪一乡红色长廊再现记忆,民宿展馆重温乡情,书写了美丽集镇的红色篇章;花园乡新建文体中心、清潭公园、茶花步道、花间集市,让群众有了休闲娱乐好去处;横立山乡打造独具特色的“梨花小镇”、新建乡镇一流体育场馆,实现“增设施、提品质”;南义镇“一河两岸”风光美不胜收,人居环境大改善、功能品质大提升。

坚持“以文为魂”,书写美丽集镇“文韵风”。该市坚持“一乡一文化、一镇一风景”,打造了风格迥异的镇域篇章。赛湖街道依托场史馆、知青馆,为“鱼米之乡”注入农垦知青文化的底蕴;夏畈镇融入青铜、剪纸两大文化元素,打造了“青铜故里、剪纸之乡”的文旅小镇;大德山林场“油茶小镇”主题鲜明,“德”文化蔚然成风,“鱼鳞坝”成为网红打卡点;码头镇将老江州俱乐部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江滩公园景观提升,彰显出山水人文交融、传统现代交汇、乡愁乡韵交织的码头特色。
坚持“以产为核”,搭建美丽集镇“致富桥”。该市将壮产业、促增收作为集镇建设的核心支撑,搭建产业平台,推动集镇产业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大德山林场的际和油脂“两茶”精深加工项目走出了“两茶”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南阳乡山药产业中心打造了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新模式;横港镇依托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平台、碧盛联社大米加工厂农业龙头,通过镇村厂三方联动、抱团发展,带动水稻种植3万余亩;范镇的黄甲山羊奶厂和农产品展销中心、高泉洞藏酒和高泉大米等知名产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突破;武蛟乡的赤湖人家、日落基地、油菜花海,更是一道靓丽的农文旅融合景观带,每年游客量高达10万余人次。
坚持“以治为基”,筑牢美丽集镇“硬堡垒”。该市将强党建、优治理作为美丽集镇建设的基础抓手,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传承铁肩膀·党群心连心”活动,将全市划分为946个网格,建成一批红色蒲公英驿站,基本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高丰镇“乡风文明超市”通过文明换积分、积分换奖励,培育了优良的乡风民风;横港镇通过“党支部+项目部+工作组+理事会”模式,打造了基层治理“微堡垒”;湓城街道在老城改造中创建“党建+街长制”服务品牌,实现街巷有队伍、事事有人管,不到百天时间完成95%的拆迁任务,赤乌文化广场这一城市新地标正加速建设、逐步呈现。(李寅华 李广国清)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