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西会昌:多管齐下绘就烟叶好“丰”景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烟叶成熟采收烘烤时节,走进会昌县烟区,只见烟田里采烟、运烟的身影往来穿梭,烤房中编烟、烤烟的场景热火朝天,烟农们脸上都洋溢着烟叶丰收的喜悦,半年多的辛劳终于就要得到回报。

  好菜要不“乱炖”,分好鲜烟是基础

  “烟叶烤的好不好,鲜烟分类少不了。”采收下的鲜烟叶在送入烤房烘烤之前做好鲜烟分类编杆,对降低烟叶烘烤技术难度、提升烟叶烘烤质量至关重要。尤其今年雨水较往年偏多,而且由于洪涝、冰雹以及风灾的影响,大田里的烟叶素质也变得参差不齐,因此鲜烟分类就更显得尤为必要。

  在会昌县周田镇,周田烟叶工作站烟技员蔡福圣正在烟田里指导烟农进行鲜烟采收分类,只见他打开包烟袋后,先将烟叶摊开观察,再把一些病残叶和无烘烤价值的烟叶剔除出去,最后根据烟叶的落黄程度快速地将一堆烟叶分类成三摞,分别对应着过熟叶、成熟叶和尚熟叶。

图为会昌烟草技术人员在烟田进行鲜叶采收指导
图为会昌烟草技术人员在烟田进行鲜叶采收指导

  “不同的烟叶,它们的素质也不一样啊,也就是它们的易烤性和耐烤性会有不同,要是混在一起烘烤,就像炒菜时的一锅大乱炖,顾得了这个但顾不了另一个,所以就容易烤坏烟。编杆前把有相同鲜烟素质的烟叶进行分类编杆,分类装炕,这样才能烤出色香俱佳的‘黄金叶’啊。”蔡福圣拿起几片不同成熟度的烟叶比画着对着身边的烟农说道。

  好菜要配“好锅”,烤房舍设备是保障

  好锅才能炒出好菜,好烤房是烤好烟叶的设备保障。烤房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烤烟的品质和产量,没有一个好的烤房,再好的烟叶也难以保证烤好。在会昌县麻州镇,早在烟叶烘烤季节到来之前,烤房烤前检查维修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以保证烤房如期投入烟叶烘烤。

  在麻州镇,一座座烤房的顶棚得到了加盖,烤房四周沟渠的杂草淤泥被清理,木制的挂烟梁已经由热镀锌方管替代,老化破损的生物质燃料机得到更换,开裂的炉膛已经粉刷修补完毕,换热器和烟囱已经全面清灰……

  “为降低烟农的烤烟风险、排解烟农的后顾之忧,除向行业申报烤房维修资金外,我们还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采取“政府补贴+合作社维修或烟农自修”的模式,加大对烤房主体以及附属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力度,切实做好烤房烤前准备工作。目前,麻州镇烤房群已经稳定、高效地运行了半个多月,为当下烤好中、下部烟叶烘提供了坚实的设备保障。”麻州烟叶工作站烟技员梁元高说道。

  好菜要好“火候”,做好烘烤是关键

  “烤烟是火中取宝,烤得好一炉宝;烤不好如草”。烟叶田间长得再好,如果没有过好烘烤关,也是前功尽弃。在烟叶烘烤过程中,人们通过参照烟叶的变黄程度和失水程度来进行温湿度调控,即所谓的“靠着烟叶烤,跟着烟叶跑”。但往往烟叶变黄和失水的协调程度难以把握和判断,尤其是今年雨水偏多的中下部叶,很容易发生变黄过度或失水不足而黑糟,以及变黄不足或失水过多而烤青。

  “之前烤烟烤了十几年,只是凭借感觉和经验去烤,要让我向其他烟农讲怎么才能烤好烟,我还真说不好,但是通过此次外出培训,不仅学到了很多烘烤理论知识,而且经过烘烤特性与曲线设定、烤中判定、烤坏烟分析等技能实训,学习到了针对当前水分偏大的烟叶需要采取‘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的关键工艺,落实‘两缩短三延长’的关键温湿度点的设置,才能更好地将烟叶烤黄、烤亮、烤软。”当高排烟叶工作站烟技员刘贱来问及此次去信丰参加全省职业农民烘烤师培训有啥收获时,晓龙乡烟农刘程桂高兴地说道。

图为会昌烟草技术人员在烤房进行烘烤工艺讲解
图为会昌烟草技术人员在烤房进行烘烤工艺讲解

  为提升会昌县烟叶烘烤队伍技能水平,会昌县烟草专卖局以职业农民烘烤师培训认定为抓手,积极探索“五师合一”的新型烘烤师试点推广,组织13个种烟乡镇的19个烟农烘烤能手外出培训学习以提升烘烤技术水平,切实打造第二支烟技服务力量,促进烟技服务转型升级。

  “今年,会昌县烟叶种植面积1.89万亩,目前全县烟叶已经全面进入第二轮烘烤。采烤阶段是烟叶最终质量特色形成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所以我们将继续抓牢抓实烟叶采烤过程管理,补齐烘烤技术短板,切实提高烟叶采烤质量,让烟叶产业真正成为烟农致富增收的‘金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会昌县烟草专卖局副经理梁在盛如是说。(宋见春)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