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烘烤“烤”出烟叶好“丰”景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在会昌,万亩良田万亩烟,涛涛绿叶碧连天。放眼望去,田地里,片片烟叶硕大翠绿,株株烤烟枝繁叶茂,烟农正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穿梭在烟丛中熟练地采摘叶片、运送上车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打捆好的烟叶即将送往周边新能源烤房进行烘烤。
近年来,会昌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将烟叶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全县种植烟叶1.89万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会昌县烟草专卖局推行轮番种植,探索实施“烟叶+”模式,将病虫害绿色防治、科学施肥和新能源烘烤贯穿烟叶种、管、采、收、烤全过程,有力推进生产清洁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片片烟叶成为烟农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2024年年初,会昌县烟草专卖局根据烟叶种植分布情况,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伍,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的方式,深入烟苗移栽、田间管理、烟叶采收、烘烤、分拣各环节,全过程、全天候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月烟叶“开烤”以来,技术服务人员上门讲解烟叶成熟采收、鲜叶分类、上架编烟、烤房装烟、温度把控、烟叶保存等技术要点,对烟叶进行采摘后管护,并在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保证上部烟叶肥水供应充足,确保采好每片烟叶、烤好每房烟叶。
“我种植烟叶已有18个年头,今年又种了50余亩烟叶,烘烤得好的话,预计可收获140余担,售出去赚个12万元没问题。”烟农刘伟华乐呵呵地分享着他丰收的喜悦。
当前,现代烟草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会昌县烟农户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用工需求日渐旺盛,同时,大量的劳务输出也让农忙时节“请工难”形势愈加严峻。劳动力短缺和不足,成为当地烟叶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让烟农能够轻松种烟,会昌县烟草专卖局积极推行“共享劳动力”模式,依托烟农合作社,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收集用工需求和就业需求,每天及时发布信息,吸纳不少村民到烟叶种植基地就业,家住会昌县麻州镇湘江村的潘良秀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从打地、起垄、覆膜、移栽到管理,最后到采摘、烘烤,一天能有80多块钱的收入,还能兼顾带娃和照顾老人,我觉得生活充满了乐趣。”村民潘良秀高兴地说道。
共享劳动力既有效保障了烟叶生产不误农时,又为闲置劳动力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也让“保生产”和“保民生”实现了双赢。
在主动服务烟农,用心排忧解难的基础上,会昌县烟草专卖局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抓好“生态”“经济”两本账,引导烟农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与新能源烘烤等绿色低碳方式生产优质“黄金叶”,推动烟叶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让当地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五月下旬,在会昌县周田镇半岗村改建的25座生物质燃料烤房“火力全开”,附近烟农争相把自家的烟叶送到新能源烤房里进行烘烤。

“以前烧煤烤一烤烟平均要用1000多元,现在用生物质颗粒作燃料,燃烧时间更长,加料也没有烧煤频繁,不仅环保,价格也便宜不少。”会昌县烟草专卖局烟叶副经理梁在盛介绍道。
为持续提高烘烤品质和效率,2018年以来,当地大力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累计投入资金633.87万元,改建生物质烤房981座,目前,全县共投用生物质烤房750座,占比达到72.9%,仅烘烤环节就可为烟农节约成本支出37.5万元,绿色烘烤比例逐年提升也带动了烟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绿叶”变“金叶”,“金叶”出“笑脸”。下一步,会昌县烟草专卖局将推进技术服务到村、精准到户、服务到人,不断提高烟叶烘烤水平,实现烟叶烘烤标准化、精益化、绿色化、均质化,助力烟农“烤”出烟叶好“丰”景。(李权)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