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教卫生

吕善港:从九江学院跨考上岸北大 他做到了

  “这太不真实了,我是在做梦吗?” 2025年4月9日下午,一条来自研招网的通知从吕善港的手机上弹出,“考生您好,您已被我校一志愿待录取。”当看到研招网官方发布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待录取名单时,从那天起,每个清晨起床,他都会下意识确认这不是一场梦。

  作为一个大学期间“默默无闻”的九院学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A2132班的吕善港在2024年考研中取得亮眼战绩,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书写了一段平凡却又非凡的青春传奇。

  “考研这件事,是我刚上大学就决定好了的”

  一直以来,北大在吕善港的心中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进入大学后,他便坚定了自己考研的想法,抱着对更高学术殿堂的追求,不断激励着自己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在面临择校与专业抉择的关键节点时,我在网络上偶然了解到一位双非院校的学长成功上岸北大的案例。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与曙光,于是我下定了决心,选择了北大和那位学长同样的专业。”那一刻的吕善港,突然意识到,北大不再是自己心底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触碰到的远方。

  “如今选择的专业与我的兴趣点高度契合。”吕善港告诉我们。那么,作为一名材料专业的学生,为什么选择攻读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的研究生呢?面对这个问题,吕善港坦言道,学院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电工电子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深深地吸引了他,而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自己对半导体方向产生了兴趣,并想要进行深入钻研。

  起初当他宣布要跨考时,许多人投来质疑的目光,大家都觉得是“异想天开”,认为跨专业、考名校的双重阻碍对于一个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难于登天。但吕善港在心里暗自发誓,要用行动打破偏见,证明自己的潜力。“备考北大时,我只将这个决定告知了我的家人。”对于自己的决定,他也做好了迎接失败的准备,“其实今年考完后,我认为自己发挥得不算理想,但是即便失败,我依然会选择二战北京大学。”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份破釜沉舟的勇气,支撑着吕善港熬过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在备考路上一往无前。

  “与数学的双向奔赴”

  吕善港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迷茫无措的时刻。“高中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从未认真学习过。记得高中的某一次考试,拿到试卷的瞬间,看着上面的题目,我不知所措,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从何下笔。”无奈之下,他在空白的试卷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下次的我,肯定会比现在更强。”没想到,当初鼓励自己的一句话,竟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自那时候开始,一颗饱含坚定与无畏的种子正在吕善港的心中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我下定决心开始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弥补曾经落下的知识。回想起那段时光,我真的很感谢当初那个勇敢写下誓言、决心改变的自己。”

  事实上,吕善港自小便对数字有着比较敏锐的感知,在数学学习上展现独特的天赋。凭借出色的数学成绩,他经常得到父母与老师的表扬与奖励,也因此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热爱也为他的考研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专业课的学习中。

  “竞赛和学习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吕善港深知其中的道理。怀着对数学的热爱,他积极投身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次参赛,便斩获校内第二名的佳绩;大三时,他精心准备,成功闯入决赛并荣获全国一等奖;大四全力备战考研之际,他依然选择以赛代练,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再次挺进决赛。回顾大学的竞赛历程,他累计获得4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省第一、3次省一等奖以及1次国家级二等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也正是长时间的积累,让他在考研数学(一)科目中取得了132分的优异成绩,为成功上岸增添了有力砝码。

  左二为吕善港

  “全力备考,跨越重重难关”

  2024年暑假,吕善港正式开启了他的考研之旅,坚定的目标和梦想如灯塔一般指引着他考研航行的路线。跨考不易,他深知自己需要付出比其他人多出一倍甚至数倍的努力。“备考期间,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上,反反复复看专业课的内容,深入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点。”独木不成林,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他报专业培训班,紧跟老师的节奏学习;每堂课结束后,他都会把重要内容截图留存,晚上再反复回看截图的内容和课程视频,一遍一遍地熟悉知识点。

  对于英语和政治两门科目,吕善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复习策略。英语学习上,他坚持每天复习三句长难句,夯实基础;通过反复口语练习和偶尔的试卷练习,稳步提升英语水平。政治复习则在十一月份集中攻坚。备考期间,他合理规划时间,将下午和晚上作为主要学习时段,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同时,他将复杂的学习任务细化成一个一个小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里一步一步完成,从容地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和优劣项,脚踏实地,专注自我。

  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巨大的备考压力,焦虑、内耗、自我怀疑……这些负面情绪不止一次包围过吕善港。“成绩刚公布的时候其实挺失落的,已经做好了二战的准备。但后来得知英语和政治单科线降低了,心情特别开心激动,感觉自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在得知自己进入复试后,出乎意料是他的第一感受,紧接着巨大的喜悦和压力向他袭来。如何在复试中脱颖而出?这成了他面临的又一个难题。未知的考试范围、广泛的专业知识带给吕善港不小的压力,“作为一名普通本科生,我的知识和眼界是有限的,所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挖掘自身的潜能。”他迅速调整好心态,搜集复试信息,打印证明资料,对着镜子练习口语,进行复试模拟。凭借着循序渐进的积累,日复一日地坚持,最终,以笔试成绩排名第2,复试成绩排名第4,综合成绩排名第4,成功录取北京大学。

  备考之路漫长而艰辛,如同在暗室中摸索前行。日复一日的坚持之外,疲惫与压力也如影随形。每到这种时候,吕善港就会暂时放下书本,从紧张的学习节奏中抽离出来,回到寝室,约上室友一同去打桌球。音乐对于他来说,也是抚慰心灵、释放压力的良药。“比如周杰伦的《晴天》和《七里香》,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我安慰,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些孤独的时光。”

  “有志者事竟成”

  在吕善港追梦的路上,家人、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支持,像黑夜里的星光,一直指引着他向前。打开吕善港家长的社交平台,映入眼帘的大部分都是吕善港的相关视频,在家人的眼中,他永远是最值得骄傲的孩子。 “一直以来父母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始终为我提供情绪价值和物质支持,给予我无尽的关爱。”论文指导老师管晋钊,在复试的关键时期,也给予了他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以考试和复习为重,让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吕善港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复试。

  “特别要感谢的是来自理学院的娄原铮学长,在我考研的过程中不断给我鼓励,还及时向我提供各种备考信息。还有我的室友,在我感到压力,心烦意乱时,他都会陪我出去打球。”对于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吕善港真心地感谢他们每一个人,正是这些温暖陪伴他顺利度过考研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从曾经那个在空白试卷上写下誓言的少年,到如今成功上岸北大研究生,吕善港用行动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九江学院学子勇于追梦、敢于突破的生动写照,这份荣耀激励着每一位九院学子砥砺前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文:罗雨佳 汪根金 图:陈囿余 吕善港)


责任编辑:朱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