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活案例”筑牢安全线
为进一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员工自觉行为,近日,江西中烟广丰卷烟厂卷包车间举办以“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为主题的安全故事演讲比赛,通过“活案例”“活教材”,为车间员工敲响安全警钟。

比赛中,四位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依次登台,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或身边案例,一针见血剖开安全管理的深层问题,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堂直击心灵的安全课。
郑荣猛师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了“习惯性违章”的危险面纱。一次设备未停机时,他为图便捷徒手疏通吸风口,瞬间的操作失误导致手指重伤,生活起居一度无法自理。“习惯性违章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安全规程不是纸上条文,而是用血泪凝成的生命防线。”他的警示掷地有声,让“安全没有下不为例,只有必须做到”成为全场共识,因为任何对规程的漠视,都是对生命的轻视。
吴雪啸分享的案例聚焦“效率崇拜症”的危害:包装机挡车工吴师傅为节省短短几秒,在机器运行时伸手捡拾飘入危险区域的封签,中指被瞬间夹断骨折。事故背后,“习惯性安全失明”与“疼痛想象力匮乏”的深层问题被逐一剖析。“安全事故从不给侥幸者留情,再小的违规都可能成为家庭幸福的终结者。”他呼吁全员践行“四不伤害”,既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要做到不被他人伤害,如有余力更要保护他人不受伤害,让安全敬畏融入每个操作细节。
黄雅岚从实操角度拆解安全生产的“自我防护体系”,提出思想认识、制度执行、风险预判、应急处置 “四道防线”。她以“安全是‘1’,其余都是‘0’”为喻,强调即便设备先进、效率超群,失去安全一切归零。从强化安全意识的 “第一道防线” 到完善应急处置的 “最后一道关卡”,她的分享为员工提供了可落地的防护思路——安全不仅是制度要求,更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技能。
王利军讲述的维修班柴师傅事件,将焦点对准设备安全的 “最后一道屏障”。一次检修中,因安全联锁装置失效,柴师傅被意外启动的设备致伤。“每个螺丝、每处联锁都是生命的‘守护者’,班组的每次检查、每次提醒,都是对同事生命的负责。” 他的故事让全员意识到,设备安全无小事,任何一处防护装置的失效,都可能成为致命隐患。
四场演讲如同四部 “安全警示录”,串联起违章心理、安全认知、防护策略、设备管理的立体警示。演讲者用质朴语言还原场景,让听众在“代入感”中深刻反思:当安全意识松动时,当图省事念头闪现时,是否正踩在事故的边缘?这些故事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正因它们不是“别人的事故”,而是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预演”。
此次演讲活动通过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进一步强化了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认识,促使他们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心理转变,为车间生产筑牢安全防线。(王小平)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