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水:“四色密码”让群众“幸福满格”
在吉水县城市社区的背街小巷、商超院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正以“红、黄、绿、蓝”四色为画笔,倾听群众“家长里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他们就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员。他们以“四色治理工作法”为纽带,将千头万绪的社区事务转化为精准服务的“民生地图”,让治理有精度、服务有温度、响应有速度。
四色定义,服务从“撒网”到“精准”
“我负责的是鉴湖社区001网格区域,共有327户1169人,其中红色管理对象19人,黄色管理对象39人……”走进吉水县鉴湖社区时,网格员周军仔熟络地介绍起网格员“四色治理工作法”。当翻开其“四色治理”工作台账时,她用“红、黄、绿、蓝”四色将网格区域内孤寡老人、残疾人、流动党员等进行了清晰标注,同时,网格员周军仔还详细绘制了每一栋每一户分布地图。
为提升网格精细管理和服务水平,该县选优配强网格员93名,面对网格内千头万绪的人、事、物信息,创新推出“四色治理工作法”,按人群特性划分,科学划分为“红、黄、绿、蓝”四类,同时,依据事项的紧急程度、处置难度和解决状态,在民情日记本上将事件进行“红、黄、绿、蓝”四色标注。按照“四色治理工作法”,该县实现了信息管理从模糊到精准的质的飞跃。今年以来,网格员走巷入户,了解群众“家长里短”,收集社情民意1100余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2.3万余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
分类服务,网格员从“陌生人”变“自家人”
该县将“沉在网格、融入群众”作为网格员履职的基石,要求网格员每日至少巡查并记好民情日记。在推进“四色治理工作法”中,明确要求网格员对红色和黄色管理人员做到每月至少走访2次或有需要不定时入户走访,确保有充足时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这姑娘经常来同我聊聊家常,问问身体状况及生活需求等,发现我屋后塌方她第一时间协调修复,前段时间还帮我把门口路灯修好了,就像自家人一样!”提起网格员王欢,家住城南社区文山大道的84岁独居老人高大娘赞不绝口。高大娘为网格员王欢的黄色管理人员,这份信任的建立,源于王欢风雨无阻的坚持。她严格遵守网格员巡查制度,积极落实“四色治理工作法”。仁文社区网格员罗燕巡查发现辖区内居民李小秀家中孩子离家出走,了解情况后,罗燕迅速动员同事逐户走访周边商铺,辗转公园等场所排查,同时果断联系蓝天救援队,并发动朋友圈扩散寻人信息,动员辖区居民共同助力,直到深夜,小孩被平安找到。事后,李小秀送来镌刻着“真心相助 为民解忧”金色大字锦旗,这不仅是对网格员罗燕的诚挚谢意,更是对她沉入网格、服务群众的生动见证。
闭环管理,居民由“黑脸”转“笑脸”
近日,城北社区网格员王琼英在入户走访时,发现龙华中大道878号居民楼旁巷道内臭味弥漫,污水横溢,过往居民黑脸捂鼻,经排查确认是化粪池堵塞导致污水外溢,部分管道老化破损。网格员王琼英耐心倾听居民诉求,将事件标注为黄色,并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召集住户协商维修方案,通过及时的沟通、协调和处理,化粪池堵塞3天得到有效修复,居民也由“黑脸”变为“笑脸”。
吉水县大力开展“四访四促”活动,推动“五优协同,五率提升”社会工作改革互促共进,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入户听诉、接诉即办”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敲门行动”,全面掌握、梳理、解决群众诉求。该县引导各网格员对所负责网格区域开展大走访活动,做到“一户不漏、每户必访”,同时运用“四色治理工作法”,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建立问题“收集-反馈-解决-回访”闭环机制,对于发现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由专人负责反馈及跟踪,并积极落实回访。
网格虽小,能安万家。吉水县网格员们以“四色治理工作法”在网格治理的画卷上描绘出精准识别、高效协同、温情服务的生动图景,这抹亮丽的“四色”,正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筑牢民生幸福基石的坚实底色!(许春花 郑清华 李平华)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