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服装学院:创新构建“五色育人”体系,打造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
江西服装学院团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时代主题、聚焦社会需求、聚焦青年成长,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围绕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教育模式,以“五色育人”为抓手开展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三年来,学校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0余支、参加实践的学生5000余人,实践团队先后入选2022年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专题活动、团中央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等,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共青团杂志、中青校园等媒体宣传报道800余篇。
点亮红色,坚定理想信念
江西服装学院通过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创建红色育人品牌,充分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江服先后与南昌斗门村等多个红色名村共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孵化出“艺抹红”“红色绣花针”等多支社会实践品牌项目深入红色圣地、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其中“艺抹红”团队于2023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并于2024年获评“井冈情 中国梦”全国大学生优秀宣讲团;此外,斑马人墙绘社青年志愿者响应南昌县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到斗门村红色文化主题墙绘社会实践活动,创作作品获得社会好评。
活力绿色,助力成长成才
江西服装学院一直以来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品牌项目“启明书院”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童心港湾”工程,以志愿者结对帮扶的方式,引领青年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用大手牵小手、用行动暖童心,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长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健康知识普及、安全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红色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提升青年学生主人公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至今,“童心港湾”“启明书院”“童心同行”等支教品牌项目已持续不间断地开展支教活动300余次,参与志愿者5100余人次,受益儿童7000余人次,捐赠学习物品50000余元,其中,“启明书院”项目荣获南昌县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童心同行”项目先后入围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专题活动、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等。
传承古色,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也对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近年来,江西服装学院团委以“丝绸之路”为引,以文章《服装赋》为创作蓝本,牵头成立音乐舞台剧目《服装赋》编创工作组,通过音乐、舞蹈等不同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中国古典服饰的韵味与中华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自2021年首次公演以来,并先后受邀在江西纺织服装周暨江西(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等多个活动中完成演出,被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线上线下直播观看人数累计突破200万人次,该剧在2023年1月获评江西省“一校一戏”活动三等奖。
荣光本色,发挥引领作用
近年来,江服青年骨干主动参与到西部计划、暑期社会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常态化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先后成立红色社团、班长联合会、阳光社区服务协会等学生社团,通过班级、团支部、宿舍三个维度全面覆盖校园内外,形成了强大的组织网络和动员能力。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诠释了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朋辈青年共同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
探索炫色,赋能实践创新
江服不仅注重传统教育模式的传承,更积极拥抱创新,以社会实践为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潜能。构建了“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体系,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通过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来激发新的创意与灵感。2021年,“科技下乡新征程,季夏科普暖民心”社会实践队成员在经过暑期社会实践之后,运用实践所获培育出的“云上古遗-古村落遗址数字化保护先行者”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铜奖。此外,学校还先后组建“红色绣花针”“寻裳”等具有学校专业特色与中华传统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致力于通过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
未来,江西服装学院将在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营造氛围、紧贴实际、突出“站位”,以丰富形式、与时俱进增强“趣味”,以积极探索、推动发展提升“品位”,用实际行动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号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江服青年力量。(孟安然 张震)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