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 筑家园:万年县党群服务中心“焕新”记
“以前地方小又挤,办事还得登记,现在搬到了街边,宽敞多了,方便又舒心!”说起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万年县陈营镇神农社区居民王梅花脸上笑开了花。这舒心的笑容,就是万年县下大力气“建好服务中心,服务更贴心”行动的最好证明。过去,神农社区那个服务中心有点“躲猫猫”,居民办点事不太方便。县委听到了大家伙儿“办事难、办事烦”的心里话,果断拍板,把服务中心挪到了热闹的街边,来了个“服务大搬家”。
这可不是万年县唯一的变化!今年,万年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光学,更想着怎么把事儿办到咱老百姓心坎上。他们发现不少社区地方不够亲民,就响亮提出“建好服务中心,服务更贴心”的口号,把重点放在了城市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上。该县想办法、出政策,因地制宜,一步步来,要给全县165个村(社区)的服务中心都来个“大变样”,让它们真正变成党员群众爱来、愿意待的“第二个家”。
大家商量着来,劲儿往一处使
万年县把这建强服务阵地,当作提升咱城市基层治理的“地基活儿”。他们琢磨了个“1+N”的好法子,建好社区主中心,再配上多个服务点。万年县乡镇、社区三级书记亲自抓,把服务中心建得好不好、管得好不好,当成必须交的“硬答卷”。各部门行动起来,把闲置的房子用起来,把服务做得更周到,把工程质量抓得牢牢的,大家伙儿齐心合力,共同建好家园。
你看江泥社区,以前是国企家属区,老小区多,退休职工和老人们占了快一半。原来的服务中心地方小,给老人服务的功能也跟不上。万年县积极想办法,看中了江西万年青水泥公司一处闲着的幼儿园,把它改造成新的社区中心,重点围着“一老一小”转,把社区这张“幸福网”织得又密又暖。
大伙儿需要啥,咱就办点啥
服务中心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万年县让每个社区都常问问街坊邻居的意见,每季度都摸摸大家的需求。除了帮办代办、办证办事这些基本服务,更关键的是,得让大伙儿出的主意、提的想法,真能“落地生根”。
“暑假把孩子放在社区托管,又能学东西又能交朋友,我们当家长的放心又省心!”陈营镇东景社区居民的话,说出了服务中心改造后的新气象。以前有些地方空着没用,改造后,阅览室、居民议事厅、儿童乐园、活动角样样齐全,那些空地方啊,都变成了充满笑声的“幸福空间”。
“累了,这里是歇脚的地儿;烦了,这里是解闷儿的地儿;闲了,这里是唠嗑儿的地儿……”在热闹的珍珠城商圈,紧挨着新党群服务中心,今年也建起了这样一个温馨的小站。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还能上网、看报、用点小药、热热饭菜……这些细心的安排,让它不光成了居民们的“歇脚亭”,更成了附近600多户商户和小老板们的“暖心窝”。
办好身边事儿,邻里情更浓
想让群众常来服务中心“串门”,社区干部得先“沉下去”。万年县组织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听听大家的心声。结合大家的需要和兴趣,社区还经常搞点邻里活动,让这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连起党心民心的“连心桥”,邻里和睦的“和谐园”。
路不平了、井盖坏了、路灯要修、下水道堵了、树枝挡光了……面对这些咱老百姓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万年县想了个好法子,叫“党建+网格+微小事”。政府不再“端菜”,改成让群众自己“点单”!每个社区每年都有10万块钱的专项资金,专门解决这些看着小、却关系咱生活舒心不舒心的事儿。这“小”办法,攒起了“大”能量,让服务更贴心,也让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儿。
如今走在万年县,一个个焕然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就像一颗颗暖融融的“星星”,点亮了社区的夜晚。它们把党和群众的心连得更紧了,让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情更浓了,一块儿描绘着大家满意、充满活力的幸福新生活!(刘存文)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