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年:清风化雨润陈营 件件实事暖民心
在万年县陈营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精神不是停留在文件上、会议里,而是化作了党员干部跑腿的身影、调解室里的耐心沟通、田间地头的汩汩清流和直播间里的吆喝声。这股务实清廉之风,正吹遍万年县陈营镇的每个角落,解决着老百姓一桩桩、一件件的“急难愁盼”。
“堵心”变“舒心”,服务就在身边
“那味儿,真受不了!多亏了社区干部!”提起前段时间家里下水道堵塞、粪水倒灌的糟心事,万华小区的住户至今心有余悸。楼下住户联系不上,疏通师傅干着急。社区干部得知后,二话不说,跑物业、问邻居,多方打听,最后联动万年县住房建设保障中心,硬是把“失联”的住户“找”了回来,让专业疏通得以进行。看着恢复畅通的下水道,住户心里的“堵”也跟着通了。
在万年县陈营镇,这样“鸡毛蒜皮”却关乎百姓生活质量的事儿,都被当成大事来办。景衍商行门口的空调冷凝水滴滴答答,不仅湿滑危险,还影响生意。社区干部楼上楼下跑,一家家沟通,说服住户们给空调外机都加装了排水管,“滴水之患”就此终结。园艺场老旧小区里,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既难看又不安全。社区主动协调供电部门整改,遇到个别居民对电线杆位置有顾虑,干部们就一次次上门解释、协商调整方案,最终让安全用电的“新网”覆盖小区,居民们心里也更亮堂了。
“风铃”响处,和谐音起
在丰收社区,“蔡姐调解室”的名声可是响当当。门口那块“风铃一响 党群和鸣”的牌子,承载着街坊邻里的信任。季先生租住在万达建材公寓,原本图个清静,没想到隔壁住了两男两女,三天两头深更半夜吵架,搅得他根本没法休息。实在受不了,季先生找房东商量退租。房东起初答应协调换房,后来又说新住处被租出去了,没了下文。为这事,季先生报了几次警,但矛盾始终没彻底化解。房东最后只肯退400元押金(原押金1200元),季先生觉得太少,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找到了镇政府。
这事儿转到了丰收社区,“风铃”该响了!社区干部和“蔡姐调解室”的调解员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可不是简单地和稀泥,而是扎扎实实做工作:一方面,认真倾听季先生的委屈和诉求,理解他长期休息不好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也耐心跟房东沟通,讲清楚合同履行中的问题和租客应享有的安宁居住权,分析继续僵持下去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邻里口碑影响。调解员们把法理讲透,把情理说通,两头劝解。经过几轮细致耐心的沟通协调,最终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房东同意退还季先生700元押金,并通过微信当场支付。这场一度剑拔弩张的纠纷,在“蔡姐调解室”的法理情交融下,实现了“争议有妥协、权益有保障、矛盾不激化”。季先生拿到了更合理的退款,心里舒坦了;房东也避免了更大的麻烦。这“风铃”一响,响出的正是党群同心、化解矛盾的和谐之音。
田间地头,实干为民解“渴”
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看为老百姓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这股务实之风,也吹到了陈营镇的田间地头,吹进了南岗村。
“水来了!这下可救了庄稼的命了!”看着清澈的渠水流进干渴的田地,陈营镇南岗村种粮的老张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喇叭口沟渠涉及千余亩农田灌溉,一“渴”就影响收成。村两委班子及驻村第一书记开会研究,果断决定由村集体出资修缮沟渠,打通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米”,让“望天田”喝上了“及时水”。
抗旱保收是大事,村民身边的小烦恼也不能忽视。南岗九房村有村民反映家门口排水沟堵了,包村干部和网格员走访时了解到,马上到现场察看,迅速组织人手清理疏通,恢复了正常使用。这正是南岗村开展“走村不漏户 户户见干部”活动的缩影。干部们带着本子、带着真心,走进700多户村民家门,坐一条板凳,拉家常、问需求。农田灌溉、道路破损、找工作、养老难题……150多条“村情民意”被收集上来。能当场解决的,比如淤堵的排水沟,立马动手清;不能立刻办的,也汇总上报,定人定时限解决。村里破损的路修好了,新的健身器材装上了,十几个村民找到了新工作,困难家庭也及时得到了帮扶。
更让村民觉得新鲜又暖心的是,村里的干部们还当起了“主播”。看到村民的西瓜熟了,销售有点难,他们利用网络直播间,吆喝着帮村民卖起了西瓜。屏幕那头是广阔的市场,屏幕这头是干部为民解忧的真心。
清风劲吹,步履不停。从疏通居民楼下的一根管道,到灌溉千亩良田的一条水渠;从调解室里化解的一场纠纷,到直播间里卖出的一车西瓜……万年县陈营镇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了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党员干部们用“跑断腿、磨破嘴”的劲头,换来了老百姓的“舒心、安心、暖心”。这股在陈营大地上劲吹的清风,吹走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留下的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扎实作风和万千百姓的满意笑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陈营镇的为民实践,步履坚定,温暖继续。(刘存文)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