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江西瑞昌:一塘清水润民心 半洞清风拂笑颜

  夏日的阳光洒满瑞昌乡间,肇陈镇大林村的水塘边,清淤后的水面波光粼粼,新砌的石护坡整齐矗立;黄金乡下巢湖村的天然溶洞里,老人们摇扇闲谈,孩子们在洞旁的泳池嬉戏……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瑞昌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组织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主动担当作为、服务群众,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过程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图为改造后的肇陈镇大林村水塘
图为改造后的肇陈镇大林村水塘

  “以前水塘的淤泥都没过脚踝了,遇到干旱的时候水都抽不上来,浇地困难,睡觉都不踏实。”肇陈镇大林村村民王大爷回忆过往。今年4月,大林村组织开展“屋场亮话”活动,这一处水塘成为村民们集中念叨的愁事儿。“塘底淤得像烂泥地,浇地时泵都吸不上水”“坝体裂了缝,下雨能看见水往外渗”“拐弯处的草挡视线,开车路过总捏把汗”,你一言我一语里,透露出群众的担忧。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号角。肇陈镇的镇村干部带着卷尺、记事本一头扎进塘边,量淤泥厚度、记坝体裂缝,专题会议上一笔笔算清工程量与资金账。一边对接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一边动员乡贤参与,拓宽资金渠道。施工期间,村头公告栏定期更新进度表,村民随时能到现场看施工、提建议。两个月后,淤泥清空的塘底重获储水能力,新砌的石护坡锁住了坝体安全,连塘边杂草也清得干干净净。如今,村民浇地拧开闸就有水,路过塘边总忍不住夸:“现在不仅用水踏实了,周围看着也敞亮。” 

  如果说水塘清淤解的是群众“生计忧”,那黄金乡下巢湖村的溶洞改造,改的便是寻常日子里的“烟火气”。过往,村里的天然溶洞是“又脏又臭”的代名词,洞口杂草半人高,洞里堆着垃圾,臭气熏天。前不久,村民黄群坚在“村民议事会”上提出“能不能把溶洞改改”的建议引起村民的共鸣,大家提出将溶洞垃圾清理干净,打造一处供孩子们玩耍的场地。很快,村民们的朴素心愿变为改造的“施工图”。

改造后的黄金乡下巢湖村天然溶洞
图为改造后的黄金乡下巢湖村天然溶洞

  蓝图落地,靠的是实打实的行动。垃圾杂物被彻底清除,打磨石凳,加装路灯,改造后的天然溶洞焕然一新,村委会还在暑期添置了一座充气游泳池,供孩子们玩耍。为此,村里还制定《溶洞管理公约》,并组织党员志愿者不定时巡查,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秩序。“这里面比外头低十几度,可凉快啦,我们几个老姐妹有时间就约着来这唱唱戏、聊聊天,带带孩子,感觉很开心。”村民李奶奶笑着说,现在溶洞是大家的固定聚集地。

  暮色渐浓,水塘里的晚风拂过稻浪,送来阵阵清香;溶洞的路灯亮了,暖黄的光映衬出石凳上的笑脸。如今在瑞昌,越来越多像水塘、溶洞这样的“群众身边事”被办妥办实,这些变化藏着最实在的民生答案:把群众堵心的事办顺了,把群众揪着的心抚平了,日子里的甜,自然就漫出来了。(李一琦 蔡茂英 张子君)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