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自然生态

江西新余打造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样板

  近年来,新余市生态环境局按照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部署,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打造数字化标准办案区及执法装备库,有效提升了执法水平和质量,为加快构建新余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执法数字化、管理制度化、队伍专业化,目前在新余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逐步形成”,并取得一定成效。

  分区管理,打造执法“新阵地”

  新余市生态环境局秉承规范、实用、智能的建设原则,于2024年底,在江西省率先完成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市、县(区)两级执法机构实现功能分区管理,科学划分为办公区、办案区、装备区。

  办公区突出党建引领,设置党建文化墙,开设党务公开栏,展示党员风采,公开党建事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绘就“党建红+执法蓝”新画卷。执法人员身穿制服,着装上岗,展现整齐、干练的执法铁军风貌,营造出执法机构庄重、严肃的氛围。

  办案区设置调查询问室、行政调解室、警环联动室、更衣室。其中,调查询问室配备取证主机、全响拾音器、全景摄像头、特写摄像头、示证显示器等数字化办案设备,实现案件调查询问全过程记录、证据音视频播放、笔录语音转换、笔录智能生成,通过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执法质效。

  装备区内配备智能装备室、应急物资库。智能装备室配备智能执法装备柜、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站,执法装备入柜管理,实现对装备的智能存取、信息识别、线上管理,使装备出入库管理更加安全、便捷,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装备升级,开启执法“新引擎”

  2024年,新余市新购置了无人船、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等高科技设备,配置生态环境特种专业技术用车18辆,无人机15架。通过新装备应用,精准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违法线索,并依法依规立案查处。

  建设智能无人机机场,构建低空全域监测基础网

  此外,新余市生态环境局在渝水区、高新区、分宜县和仙女湖区分别建设了智能无人机机场,巡飞可覆盖面积约95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对新余市工业园区、重点环境监管单位和仙女湖重点水域无人机巡查执法的全覆盖,构建起了一张低空全域监测的基础网,开启了新余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工作的新篇章。

  2024年,新余市利用便携式无人机累计巡查飞行330余架次,安全飞行近120小时;智能无人机机场累计飞行550余架次,安全飞行140余小时。

  实训赋能,锻造执法“先锋队”

  新余市着力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的执法人员培训机制,定期邀请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及系统内执法骨干举办专题培训,每年开展执法练兵,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执法铁军。

  为检验培训成果,新余市持续强化实战练兵。2024年,选派20名执法骨干参加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28名执法骨干参加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监督帮扶,均取得良好成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锂行业专项执法交叉帮扶、污染源自动监控交叉帮扶,举办2024年新余市“天工杯”生态环境执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发现和锻炼了一批执法业务能手。

  制度建设,锚定执法“坐标轴”

  近年来,新余市持续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编制完成《新余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制度汇编》,涵盖绩效考核管理、统一着装管理等20余项工作制度,要求执法人员严格遵循,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2024年,新余市开创性制定《新余市生态环境局执法力量统一调度管理制度》《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执法检查指南》《新余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日常练兵制度》《新余市生态环境执法骨干培优办法》等执法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制度引领和规范作用。

  新余,是一座赓续红色基因,迈向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业城市。新余生态环保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以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为新起点,开启高质量生态环境执法的新篇章。在未来的工作中,新余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锚定“机构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监管信息化、管理制度化”目标,巩固建设成果,深入做好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后半篇文章”,为美丽新余建设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执法保障。(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