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远双芫乡:争当“五员”强履职实干担当促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安远县双芫乡人大紧扣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结合代表职责和乡镇实际,创新实施“村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法规宣讲员、政策执行监督员、红色文化传承员”人大代表“五员”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乡镇人大工作新路径,打造乡镇人大特色工作品牌。
织密民意网络,争当村情民意收集员
双芫乡人大根据代表的选区、个人特点、擅长领域,将代表“分片、分区”管理,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收集网络,线上依托江西数字人大平台,动员代表在微信村务公开群“亮身份”,线下设立民情联络点,建立“群众点单、代表接单、所站办单”的工作机制。2022年初,各村选民群众反映水利设施不足,影响农田灌溉。乡人民政府调研后积极争取衔接资金等210 万元,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12个,新修灌溉水渠8000余米,新铺设灌溉管道1000余米,新修水陂20座,有效解决了各村农田灌溉的问题,积极推动双芫产业发展。有选民反映圩镇无公共厕所、双芫卫生院老旧、老年儿童休闲场所不足等问题,乡人民政府接到乡人大的意见建议交办函后,争资争项先后新建成圩镇公厕、新卫生院、“一老一小”幸福院等民生工程,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以来,代表通过线下共收集涉及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等民生问题138个,线上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条,推动办结率达70%。
深化源头治理,争当矛盾纠纷调解员
双芫乡人大依托本地丰富红色资源与“和合”文化底蕴,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组建由人大代表、村组干部、“五老人员”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推行“代表联户包片”机制,创新“情、理、法”三调联动模式。长期以来,双芫乡津槎村因山林界限不清、权属不明,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常引发纠纷。津槎村人大代表欧阳尔靓深入调研,挨家挨户地与村民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认真记录每一位村民反映的问题,摸清情况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乡政府成立专班,联动林业、国土部门实地勘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明确林权,共为100余户家庭理清山林权属并办理好240本林权不动产权证,同时理清村集体山林2600余亩纳入天然保护林。双芫乡合头村作为“五治”融合治理典范,近年来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基层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全乡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8起,调解成功率达96%。
创新普法形式,争当法律法规宣传员
双芫乡人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组织代表积极推进“法律六进”,将普法宣传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依托县人民检察院挂点双芫优势,人大代表与检察官、干警等一同打造“田间课堂”“板凳讲堂”等特色普法载体,通过接地气的宣讲方式,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日常生活。如联合派出所开展反诈宣讲,通过讲解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群众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结合农村宅基地审批案例制作图文手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群众了解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等。2021年以来,累计举办普法宣讲38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惠及群众4000余人。
强化全程监督,争当政策执行监督员
双芫乡人大充分发挥自身监督职能,不断建立完善“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全链条监督机制,将代表分领域组建成乡村振兴、法制建设、生态保护、社会事业、营商环境、科教文化等6个专项监督小组,对重点领域开展全链条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中,代表们发现固营村部分区域灌溉水渠建设不规范,于是立即与施工方沟通,进行现场问题反馈,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施工方整改,最终确保了工程质量。代表们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履职尽责,2021年以来,共提出意见建议60余条,有效推动了双芫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挖红色资源,争当红色文化传承员
双芫乡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指挥部所在地,留存着许多革命遗迹和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双芫乡人大始终秉持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组织代表深入挖掘双芫乡红色历史,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让这片红土地的精神财富得以世代延续。为系统梳理双芫乡红色历史,代表们积极作为,四处奔走,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共收集42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整理出“拥红郎中刘荣光”“不屈巾帼王日桂”等35个红色故事,深入探寻清理两条“长征步道”,修缮打造了中革军委旧址、固营战斗旧址等革命遗迹,推动双芫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为传承红色文化搭建了坚实的平台。(钟吉良 温书勤)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