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南昌高新公安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夏日炎炎,戏水清凉,却也暗藏风险。暑期留守儿童监管“空档”,如何为他们撑起一张坚实“防护网”?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立足辖区水域特点,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务实举措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安全泳池”筑乐园,源头守护显温度

  麻丘镇河网密布,留守儿童众多,溺水风险突出。麻丘派出所不等不靠,在分局部署下深入调研,推动防溺水工作深度嵌入村级治理体系,明确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派出所积极协调属地党委政府,整合资源,短时间内便在两个试点村建成了标准化“安全泳池”。

  这些泳池并非简单挖坑蓄水,而是科学规划、安全为先:浅水区让初学者安心,持证救生员目光如炬,救生设备一应俱全。每天下午的免费开放时段,村干部作为专职防护员忙碌在池畔,不仅是警惕的“安全哨”,更是移动的“小课堂”,在孩子们戏水纳凉之际,适时讲解防溺水常识与自救互救技巧。

  “以前暑假就怕孩子偷偷去野泳,提心吊胆。”一位值守村干部感慨,“如今家门口有了‘安全池’,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们看得安心,还能教知识,真正办了件大实事!”

  “空中卫士”补盲区,科技赋能强管控

  面对水域巡查人力有限、死角难消的困境,瑶湖派出所引入无人机技术,筑起坚实科技屏障。无人机搭载高清镜头,对湖泊、水渠等高危水域实施无死角高空巡查,广阔视野高效覆盖人力难以企及的区域。

  其价值更在于“听得见、管得住”:一旦发现野泳或危险嬉水,飞手可立即通过机载音响发出清晰响亮的远程警示——“水深危险,请立即上岸!”精准的空中干预,将风险扼杀于萌芽。

  高新公安同时强化水面与岸线联动,采用“船巡+步巡”常态化巡防机制,治安大队负责机动巡逻,覆盖河涌深处及隐蔽戏水点;各派出所联合社区、志愿者组建巡查队,在涉水高峰时段对重点区域徒步摸排。

  技能培训授以“渔”,精准宣教入人心

  在艾溪湖派出所,防溺水工作聚焦“人”这一核心。他们精准锁定重点人群,组织“小手牵大手”见面会,邀请家长参与,确保宣传教育无遗漏;同时联合社区游泳馆开展“水花行动”,免费为社区游泳爱好者及重点对象提供专业游泳及防溺水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家长道出心声,“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更让他们掌握了一项基础自救技能,为安全加了一道‘阀’。”该所还叠加“视频巡查、无人机宣导、警力巡逻”模式,构筑立体防线。

  分局联合教育部门深入校园,通过案例警示、情景模拟、器材演示等形式普及“六不两会”知识,今年4月以来已开展200余场安全课。社区民警对1894名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等重点对象“点对点”培训,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全域联动织密网,守护生命“无死角”

  高新公安将防溺水作为守护生命的关键战役,分局依托“党政牵头、部门协作、属地负责、家校联动、社会参与”机制,成立专班,细化职责,高频督导,确保措施落地生根。

  各派出所全面拉网排查,对123个重点水域建档立账,底数清晰;科技与人力结合,无人机重点巡查、“船巡+步巡”常态联动;在原有258套救生设施(一圈一绳一竿一牌)基础上,增补91套,实现隐患100%整改。

  同时,联合各镇处全面摸排辖区内游泳池、户外水域、河流滩涂等重点水域,整合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力量,安排专人值守重点水域,增加巡查频次,对户外戏水游泳、河边钓鱼等人群有效干预、及时劝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警示教育。

  水波温柔,生命无价。当无人机巡航的嗡鸣划过夏空,当安全泳池里飞溅的笑语驱散野游的诱惑,当自救技能悄然根植于少年心中——南昌高新公安以脚踏实地的创新与守护证明:防溺水安全网,唯有源头设防、科技赋能、全民共筑,才能让每片水域真正成为承载夏日欢笑的“安心港湾”。(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