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璀璨到绿茵激荡 九江八里湖新区文体旅赋能“两个最美”
刚刚过去的两个周末,九江市八里湖新区以令人瞩目的“双响炮”,为九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一边是“八里湖之夜”明星演唱会,声光交织,万名歌迷在湖光夜色中共赴视听盛宴,将热情点燃至沸点;另一边是“赣超”联赛九江队对阵景德镇队的激烈角逐,绿茵场上奋勇拼抢,看台上助威声震天,传递着体育竞技的独特魅力。
两场活动,属性不同,却异曲同工地引爆了新区的人气与商气,成为拉动消费、展示活力的生动实践。喧嚣过后,需要更深邃的思考:这涌动的热浪对于正致力于打造九江最美“城市封面”和“城市客厅”的八里湖新区意味着什么?文体旅活动,如何从“瞬时烟火”升华为驱动长远发展的澎湃动能?

聚光灯下的深层逻辑:城市对“注意力”与“活力”的渴求。演唱会吸引万千歌迷,球赛牵动两地市民,其表象是热闹与消费的激增,其内核则指向现代城市发展的两个核心命题——“注意力经济”与“活力生成”。
在信息爆炸和区域竞争加剧的时代,城市需要持续创造吸引点,争夺有限的公众“注意力”。高规格、高人气的文体活动,正是制造话题、聚焦目光的强效引擎。它们将八里湖新区的美丽城市风光、优质空间资源瞬间置于主流媒体的聚光灯和社交媒体的传播链上,形成强大的品牌曝光。
2023年,国办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就明确提出,“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正是看到了其对引流和消费的巨大撬动作用。

更重要的是,重大主题活动是城市的脉搏、活力的象征。一座规划超前、生态优美的“客厅”固然重要,但如若缺乏人气流动与文化互动,再精致的“封面”也会沦为静态的盆景。演唱会的明星效应,球赛的震天呐喊,街头巷尾延伸出的住宿、餐饮、购物、休闲人潮,这一切共同构成了难以复制的“城市烟火气”和“场景活力”。
正如著名城市研究专家段进教授所言,“城市的魅力在于其可体验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偶然发生的活力事件”。这种高频次、高质量的活力输出,是八里湖新区塑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都市形象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热闹的场景是“果”,坚实的城市基底才是“因”。活动的成功举办与有效引流,绝非偶然。八里湖新区近年来“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大力改善生态”的持续投入,为文体旅活动的落地和举办提供了绝美的自然环境和适宜的“呼吸空间”,让参与者在活动之余,也能享受到“城市客厅”的舒适与惬意。

“城市客厅”的核心价值在于开放、共享与服务。无论是容纳数万人的高标准演艺场地,还是专业的体育比赛场所以及周边便捷的交通、顺畅的通信、多样的住宿与美食选择,都考验着一座新城的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质量。马拉松、龙舟赛等一系列大型文旅体活动的举办,本身就是对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能力的锤炼,确保了大型活动的安全、有序、顺利举办,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八里湖之夜”“八里湖超级主场”“环湖赛事”等具有新区地域特色和文化标识的活动IP,应成为未来着力培育的年度或季度活动序列。
将每一次活动视为一次沉浸式的“城市叙事”,不仅在活动期间追求热闹的气氛,更要思考如何利用活动的“余热”和形成的焦点,引导人流向九派之眼、环湖步道、特色街区等区域自然流淌,形成“观演观赛-周边漫步-特色消费-深度体验”的闭环。
打造“24小时活力圈”,让白天的风光与夜晚的文化生活无缝衔接,实现从“流量”到“留量”再到“增量”的跃迁。
生态是底色、功能是骨架、产业是血肉,而蓬勃开展的高质量文体旅活动,则是激活这一切、将其魅力外放、形成持续吸引力的关键钥匙。牢牢抓住这把钥匙,并将其与坚实的生态本底、完善的城市功能、创新的空间利用深度融合,八里湖新区这张璀璨夺目的九江新封面,定将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书写更为精彩的“城市经济新场景”华章。(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