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康:以诺践担当 铺就山民致富路
在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乡的群山中,有这样一位新农人:他以诚信为底色,用担当作笔,在贫瘠山地上书写反哺桑梓的篇章;他用十四年光阴坚守初心,以一诺千金的行动,成为乡邻心中最可靠的“领路人”。他就是隆木乡共享高山农场牵头人刘家亮,一位用实干诠释新时代守信精神的乡村振兴践行者。
辞高薪归故里 一句承诺启征程
2011年的那个夏天,对刘家亮而言意义非凡。彼时在成都从事动物科学研究的他,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却在返乡探亲时被一幕场景刺痛:大山里村民散养的鸡鸭品质优良,却因交通闭塞、养殖理念落后,面临“难卖”“贱卖”的困境。“看着乡亲们守着好东西却富不起来,我夜里常常睡不着。”刘家亮回忆道。
经过深思熟虑,他收拾好行囊又返回了家乡,在十多天的走访中,他摸清了散养户的难处,也看到了家乡农产品的潜力。离开家乡前,他郑重地对村民们承诺:“一定会找出一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路。”这句承诺,成了他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回到成都后,面对同事的惋惜、亲友的质疑,刘家亮毅然递交了辞呈。“当时没人理解,都觉得我疯了。”他坦言,但没人知道,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收拾行囊返乡的那一刻,一场跨越十四年的守信重诺征程,就此拉开帷幕。
聚散沙成合力 千金一诺暖人心
2012年,刘家亮选定小东村建立生态养猪基地,他的养殖理念近乎苛刻:猪群需每日漫步山林,呼吸新鲜空气,饲料要采用玉米、麦皮、豆粕等天然原料,加入鱼腥草等中草药配成“养生餐”,其生长周期更是长达两年。可这份对品质的坚持,在初期却遭遇了双重考验——村民的不信任与市场的冷遇。
“共享品牌听起来好,万一哪家以次充好,大家的牌子都砸了!”村民们习惯了单打独斗,对“抱团取暖”满心疑虑。面对质疑,刘家亮没有退缩,他挨家挨户上门讲解,用诚意一点点消融隔阂。
真正的考验在2014年降临。因市场波动,100多头生态猪被迫以每斤5.5元的价格出售,较与村民签订的协议价低了近10元,直接损失达80余万元。看着村民们紧锁的眉头,刘家亮做出了惊人决定:将成都价值200余万元的房产变卖,按协议价把差价一分不少补到村民手中。“生态养殖一定要接着搞!亏,就亏我刘家亮一个人的!”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一举动,焐热了村民的心。“小刘,你说咋干就咋干,我们跟你!”曾经的质疑化为信任,越来越多的散养户主动加入,“单打独斗”的散养模式逐渐变为“抱团发展”的合力。
“只要遇到养殖难题,随时找我。”刘家亮常常把它挂在嘴边。十四年来,他成了大山里“移动的农技站”,田埂上、猪圈旁、鸡舍边,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
小东村村民明良福曾因缺乏技术亏损70余万元,濒临绝望时找到了刘家亮。他二话不说钻进猪圈,手把手进行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明良福不仅填补了亏空,还实现了年增收6万元。
202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牛结节病让养殖户措手不及,关键时刻,刘家亮挺身而出,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精准判明疫情,指导用药、隔离消毒,硬是帮养殖户挽回了几十万元的损失。“小刘靠得住”,这句朴实的评价在村民中口口相传,成为对他守诺最好的印证。
破山路通销路 共富承诺终成真
“一定要让大山里的好东西卖出好价钱。”这是刘家亮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他深知,想要实现目标,物流与销路是关键。在他的推动下,隆木共享高山农场平台应运而生。他带领村民们日夜攻坚,从打通物流短板到对接高端商超,从深耕电商平台到开拓社区团购,一步步擦亮“隆木高山”的品牌。
如今,一张“无人机+高铁+农产品”的智慧物流网在大山间铺开:无人机穿梭云端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顺丰冷链锁住新鲜,中铁生鲜专线跨越千山万水。隆木高山鸡、泉水鸭、生态猪肉等山珍,凭借过硬品质,以最快速度端上全国餐桌。
地理的阻隔被科技温柔抚平,昔日“难卖”“贱卖”的困境一去不返。数据见证着承诺的力量:74户农户钱袋子鼓了起来,户均年增收达8.5万元,近千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从都市归乡,为一句承诺坚守十四年;从技术帮扶到市场开拓,用诚信筑牢共富基石。刘家亮如同一粒深深扎根故土的种子,以诚信为根、以担当为叶,在大山深处生长出荫蔽一方的绿荫,谱写了新时代新农人“以诚立身、以信兴业”的动人篇章。(黄建宁 严亦乔)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