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鼓:三位00后退伍军人 在不同赛道书写奋斗答卷
在不少人印象中,00后常被贴上“躺平”“娇惯”的标签。但在铜鼓,三位00后退伍军人用实际行动打破偏见——他们带着军营淬炼的坚韧,在就业、创业、求学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绽放出属于青春的奋斗光芒。
许剑明:民宿管家的“山间创业梦”
2002年出生的许剑明,是铜鼓县棋坪镇柏树村人。2019年入伍,2024年9月结束5年军旅生涯返乡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为家乡做点事”。
正当他在就业与创业间徘徊时,同乡退役军人王国辉向他抛来橄榄枝——与众人合伙开办“半山小舍”民宿。今年5月,民宿改建工程启动,许剑明索性把“家”搬到了山上:清晨跟着工人扛木料、铺草坪,午后蹲在工地角落研究咖啡配方,傍晚对照图纸核对每处细节。他琢磨出“咖啡+山景”的独特体验,亲手调制的卡布奇诺上,奶泡总被做成山峦的形状,配上窗外竹海翻涌,成了民宿未开业先火的“秘密武器”。
8月10日民宿将正式迎客,作为管家的他要统筹运营、接待客人,每月一份工资加效益分红,是对他汗水的第一份回馈。“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我照样能冲锋。”许剑明擦着额角的汗,眼里映着山间的晨光。
王伟航:拳台上传授“军人韧性”
2000年出生的王伟航,同样来自棋坪镇。2019年入伍,2021年退役后,他总觉得“浑身劲儿没处使”,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泰拳,拳套碰撞的脆响瞬间点燃了他的斗志。
军营里练出的耐力成了他的“独门秘籍”:别人练3组体能就退场,他加练到汗透护具;招式记不住,就把动作拆解成“战术指令”反复推演。如今在上海的拳击馆里,他带的学员最怕“王教练的加时赛”——明明到了下课时间,他总会说“再练5分钟,就像当年站岗,差一秒都不算数”。这份军人式的严苛,让他的课程场场爆满,月薪过万的背后,是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与教学。
“出拳要准,更要稳——这是部队教我的,现在我教给更多人。”王伟航挥拳击中沙袋,拳风里带着军人的利落。
成子安:校园里延续“冲锋姿态”
2001年出生的成子安,与前两位是同乡。2019年入伍的5年里,他把“不服输”刻进了骨子里。2024年退役后,他做了个大胆决定:重拾课本,考大学。
备考的3个月里,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背书,像执行任务般严格执行作息表。军营里练出的专注力帮了大忙,图书馆里,他总能从开馆坐到闭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比当年的战术笔记还要详尽。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如今在校园里,他的迷彩风笔记本总记满知识点,课后还主动帮同学调试程序。“部队教会我‘啃硬骨头’,专业课再难,也比当年野外拉练轻松。”成子安笑着说,眼里的坚定一如当年在训练场。
从山间民宿到都市拳馆,从大学课堂到乡村振兴一线,三位00后退伍军人用不同的选择证明:军装虽脱,军魂永驻。在人生的新征程上,他们正以军人的姿态,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王跞媛)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