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鄱阳县15.6万亩再生稻开镰收割

  进入8月,鄱阳县15.6万亩再生稻已进入成熟收获期,在柘港乡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经测产,今年再生稻最高单产达800公斤,预计总产量7.8万吨,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我种了500亩再生稻,产量每亩800公斤左右,500亩的产量大概40万公斤。我全部是机插,它通风、阳光各方面都比较好,政府在产前、产中,抗旱、虫情预报等各方面服务很到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种粮大户倪新义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雨水阳光充沛,再加上技术加持,政府产前、产中服务到位,自家的500亩再生稻获得了好收成。

  再生稻作为“一种双收”的优质稻作模式,在鄱阳县得到大力推广。据了解,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会继续萌发,形成第二季水稻。这种模式不仅省去了打田、育秧、插田、撒药环节,肥料也只有头季的五分之一,每亩能节省约500元成本,深受农户欢迎。近年来,鄱阳县坚决守护好稳定粮食生产的“生命线”,大力推进再生稻种植,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稳住产量、提高产能,在落实种植早晚两季水稻的同时,大力发展“一季稻+再生稻”生产,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我们主要引进的再生稻品种是甬优4949,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余亩,从今天的收割情况来看,亩产预计可以达到1500余斤。”柘港乡副乡长胡艳平介绍。(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