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进贤:以笔为戈 铭记历史
8月14日,在位于进贤县文港镇的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内,一场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民间文艺文献展正在举行。80件饱经沧桑的展品,带领大家走进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民族记忆,聆听那段以笔为剑、以文为盾的峥嵘岁月。

“我一进入到场馆,就被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以前只是在历史课中学到我们先辈的艰苦抗战事迹,今天在馆内看到这么多抗日时期的展品,更加切实的体会到当时先辈们付出的努力与牺牲。”前来参观的大学生游客左文斌说。

据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馆长邹农耕介绍,本次展览酝酿多年,前后筹备了十年。展馆内的 80件珍贵展品均来自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文具、文献以及民间文艺作品。这些展品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展现那段救亡岁月的文人之笔、文人之言、文人之行,以普通的实物提醒后人铭记面对民族危难国人赴汤蹈火虽死不辞的历史,体认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步入展厅,时间仿佛凝固。玻璃展柜内,一支笔杆斑驳的毛笔静静陈列,笔管上“以康天下”四个小字依然清晰可辨。“这是抗战时期胡魁章笔庄的绝笔之作,当年日寇发现这笔铭后,对笔庄上下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残害。”邹农耕声音低沉,讲述着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一行笔迹一行泪”的历史。

“从它的笔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无数先辈以笔为戈保家卫国的慷慨悲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世界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在邹农耕看来,它不仅是一件文房用具,更是以笔为纽带,传播抗战精神和抗战文化的象征。
日军侵华,带给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并未能摧毁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反而激发了古老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与抗争。抗战时期,文艺界以笔为枪,以文艺为武器,既点燃抗战烽火,更筑牢民族精神防线。中华儿女于血与火中重铸民族之魂魄,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的胜利。

“那些抗战时期的文具和文献,以各种形式承载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坚韧。而这也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参观完后,游客尧苇灵感慨万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贤县贯彻文化活县战略,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据悉,此次展览从7月7日开展,一直持续到9月30日,其中9月1日到9月10日在江西省文联艺术展览中心展出。开展以来,前来参观的游客已逾6000人次。(肖国瑞 樊哲平)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