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地市新闻

江西赣县:“如我 +” 办好实事暖万家

  自开展“如我+”行动以来,江西赣县区城市社区始终以“群众之心为心”,将换位思考贯穿服务全过程,从优化反映渠道到创新应急“资金池”,从网格守护到民生改善,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如我是网格员、如我是居民”的理念落地生根,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优化反映渠道 畅通民意诉求

  “扫个码提意见,社区真的马上就办了!”近日,赣县区城市社区高新社区百福小区居民李先生看着焕然一新的楼道,高度称赞道。原来,该小区居民通过社区“有意见‘码’上提”二维码反映的环境卫生与基础设施问题,已得到快速响应和妥善解决,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的温暖。

  今年以来,赣县区城市社区扎实开展学习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主题、精准发力,统一制作群众诉求上报--“有意见,码上提”二维码,在城区各公共活动场所和居民小区公示栏、楼栋间、电梯口等醒目位置广泛张贴3000余份,实现社区赋码全覆盖,并在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二维码“台卡”,群众可全天候微信扫码反映诉求问题,打破传统接待活动日限制,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民意联络体系,让群众诉求“码上通”。依托二维码搭建线上意见建议传递渠道,群众扫码即可线上提交涉及环境卫生、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意见建议、佐证图片,并能实时掌握办理进度。该机制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群众与社区工作者“零距离”“全天候”沟通,将实体联络站与网上联络站有机结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创新“资金池” 筑牢应急防线

  “以前总担心突发情况时,物资、救助跟不上,现在有了这个‘应急资金池’,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家住赣县区城市社区的王阿姨指着公示栏里的资金使用明细,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这一变化的背后,是赣县区城市社区开展“如我+”行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呼声的成果。

  “社区应急,最怕‘手忙脚乱’。”赣县区城市社区班子成员在一次次社区走访中,听到居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应急保障的 “卡脖子” 问题。以往社区遇到突发情况,如极端天气导致的电路故障、汛期小区排水不畅等,往往面临资金临时筹措难、物资调配不及时的困境。

  “居民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城市社区班子成员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梳理走访收集的问题,一致认为建立应急专项资金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但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规范使用?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在该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发展治理及应急保障专项“资金池”正式建立起来了。 “资金池”由各社区用房(养老用房) 经营收益+ 惠安公司经营收入”等部分组成的,专项用于社区公共服务和发展治理项目资金。同时,及时建立完善了“资金池”使用制度,既探索一种更高效的应急保障模式,又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随着 “资金池” 机制的成熟,城市社区还将其功能从 “应急处置” 延伸到 “风险防范”。用资金池采购应急物资储备箱,内含急救包、手电筒、雨衣等物品,放置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家中安装烟感报警器、应急呼叫铃等,提前织密安全网。

  网格工作日 办好民生实事

  “王阿姨,您反映的楼道灯不亮问题,今天已经修好了,您晚上出门注意安全。”“李大哥,空调外罩脱落已经修好了。”“刘大姐,大树安全隐患大,已经清理了。”…… 在城市社区的 “周三网格服务日” 里,这样的对话时常在街巷楼栋间上演。

  据悉,赣县区城市社区不断开拓干部队伍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实施“周三网格服务日”常态化活动,全体干部职工下沉到网格一线、开展网格工作。班子成员“头雁领航”,机关、社区干部“雁阵齐飞”,每人负责2-3个网格,身着统一服装与网格员协同开展安全巡查、政策宣讲、倾听民情、走访群众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网格服务日”28次,各级干部450余人次先后下沉到网格,有效化解居民烦心事、忧心事,全体干部职工以学促干、以干见行、以行践学能力更加突出。同时开展季度“网格大比武”活动,围绕人口信息录入及重点人员管控、小区物业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网格工作进行“赛马比拼”,采取晾成绩、谈体会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挖掘干部队伍潜力,激活城市治理动力。

  “如我 +” 是方法,更是情怀。”赣县区城市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 “如我” 的初心融入每一件实事,让群众感受到 “自家事有人管、有人帮、大家办” 的温暖,让 “办好实事” 成为最动人的民生风景。(谢团华 申云)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