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黎明:三链共织治理强村图
晨曦中的黎明村,渐渐苏醒。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穿过村落,两旁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如星辰般静静伫立,照亮了早起村民的身影。村口的数字大屏正实时跳动着烟田的温湿度数据,三两位烟农站在屏前低声交谈,不时点头。不远处的金圣广场上,十多位村民正伴着悠扬的采茶调排练自编的戏曲,动作虽不专业,却洋溢着淳朴的喜悦。
四年前,黎明村还是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一个普通的小村落,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如今却已跃升为“江西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这场蝶变的密码,藏在江西中烟南昌卷烟厂驻村工作队的以“党建、文化、数字”的“三链融合”实践里。

红色引擎:党建织密治理网
“打开你的微信扫一扫,扫描这个小程序,你有什么急难愁盼的事都可以上报……”驻村书记刘永光正通过入户走访向村民推广“黎民事 码上办”小程序。“以前村里事,有时不知道找谁;现在有了‘黎民事 码上办’,手机点一点,问题就能解决。”黎明村村民对驻村工作队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自从工作队入驻以来,将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帮扶首要任务,以组织优势撬动治理效能。在组织建设上,工作队严格指导村“两委”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规范主题党日活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组织覆盖无死角;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务、财务公开透明度显著提升;还注重后备力量培育,驻村以来成功选拔3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村 “两委” 后备梯队,为村级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为整合资源,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黎明村党组织与南昌卷烟厂多个党支部结对共建,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脱贫户对接就业岗位、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为留守儿童送去书籍玩具……一次次共建活动,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此外,工作队还创新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引导党员在结对帮扶中当骨干、作表率,精准帮助脱贫户利用产业政策稳岗增收,真正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实效。
文化活水:乡风浇灌文明花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讲排场、比阔气,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大家都自觉简办,省钱又省心。”提及村里的变化,黎明村村民李大叔感慨道。工作队深知,文化是乡村治理的“魂”,只有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才能培育乡村善治新风。
为树新风,工作队主导开展道德“红黑榜”评比:孝老爱亲的家庭上“红榜”,不讲文明的行为上“黑榜”,通过典型引领,让村民学有标杆、行有示范;组织“三讲一评感恩奋进”主题教育,邀请脱贫户分享致富故事,引导大家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指导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推动殡葬改革,倡导敬老孝亲,陈规陋习逐步被破除。

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工作队同样不遗余力:筹资建成“童心港湾”,定期为留守儿童组织亲情视频连线、送去书籍玩具;打造黎明广场、金圣广场和乡村大戏台,每到傍晚,广场上跳舞的、唱戏的、休闲的村民络绎不绝;整修烤烟大楼,既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也营造了为农服务的文化氛围。此外,工作队还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至少组织1次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村内垃圾、为高龄老人理发、帮行动不便村民代购物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潜移默化中日益浓厚。
数字翅膀:科技叩开未来门
工作队敏锐意识到,数字化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加速器”,并将数字赋能作为帮扶突破口,为黎明村打造“智慧治理中枢”。
在智慧治理方面,工作队主导搭建数字乡村平台,整合党建、民生、产业数据,实现“一图观全村、一网联网格、一表知民情”:点开平台“产业振兴”模块,能看到烟田种植面积、产量数据;进入“乡村治理”板块,可实时查看网格巡查情况;打开“民生服务”页面,村民诉求办理进度一目了然。平台的建成,打破了信息壁垒,让村级治理实现数字化、可视化。“通过数字平台,烟田的温湿度、土壤情况实时显示,育苗质量比以前好多了!”黎明村烤烟种植户对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深有体会。
在产业赋能上,工作队引入物联网设备,对烟田温湿度、土壤肥力、空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建设数字烟苗试点,不仅提升了烤烟育苗的智能化水平,还让烟叶品质显著提高,为烟农带来更多收益。针对村民需求,工作队还开发了村民手机小程序:村民通过小程序可便捷查询村集体“三资”信息,不用再跑村委会;智慧看护系统则为村内独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提供 24 小时动态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网格员能第一时间上门帮扶,有效破解了重点人群关爱难题。此外,工作队还科学划分乡村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并量化职责,让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覆盖全村。
“党建是根,文化是魂,数字是翼。”驻村第一书记刘永光道出蝶变核心。四年来,帮扶资金精准滴灌,水泥路连通每户家门,路灯点亮每个角落。当江西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抚州市文明村镇等牌匾挂满村委墙时,村民更津津乐道的是夜不闭户的安宁、戏台锣鼓的欢腾、指尖办事的便捷。(傅菁晶)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