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烟融合“融”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秋时节,赣鄱大地依然热浪翻涌,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峡江县等主要烟区的田间地头,烟叶刚刚收割结束,眼下正是种植烟后稻,推进粮烟协同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节点。吉安市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吉安烟草)以“稳烟田、促融合、强产业”为主线,将粮烟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以烟稳粮、以粮促烟、融合增效”的产业兴农新路径。
粮烟协同:土地生金的“绿色引擎”
吉安地处赣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兼具丘陵与平原地形,是江西省重要的烟叶和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为破解烟稻争地、产业单一、效益不稳等难题,吉安烟草大力推进“烟稻轮作”主导模式,真正实现“一地多用、一季多收”。

在安福县寮塘乡,烟农赵庆军在采收完烟叶后,接茬种植了优质晚稻。“之前只种一季烟,地有半年闲着呢。现在烟叶收完接着种水稻,不仅多了收成,烟秆还田还能肥地,稻子长得更好。”他算了一笔账:“今年我家20亩地,烟叶加水稻,纯收入多了近2万元。”
为科学推广粮烟融合,烟草组织多名技术员分片包干,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田间课堂”“夜访农户”等技术培训,内容涵盖烟叶采烤、水稻栽培、绿肥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同时,结合不同县域生态条件,推广“烟-稻-油”轮作模式,显著提升复种指数和土壤活力。
政策集成:注入融合“强心剂”
“我们不怕尝试新模式,最怕的是种出来卖不掉、价不好。”安福县严田镇烟农刘燕青说,“现在烟草部门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依托烟农合作社联系粮食企业统一收购,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为提升农户参与融合的积极性,吉安烟草推动多项扶持政策落地:与江西中烟等工业企业合作,共建粮烟融合原料基地;联合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引入粮食加工企业,拓展订单农业,实现优质优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创新推出“三联三保”服务机制——联技术指导,保种植水平;联产销对接,保产品销路;联金融支持,保生产投入,真正让农民愿种、敢种、种得好。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添翼助力”
“以前种烟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在永丰县的千亩粮烟融合示范区,技术员一边翻看烟田土壤养分检测数据一边介绍,“我们通过取样检测详细了解土壤肥力,用水用药更精准,种烟种粮更轻松。”
吉安烟草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大力推广轻简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引进高产抗病粮食品种,推广无人机植保、秸秆还田、节水滴灌等技术,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同时,联合科研单位开展课题攻关,破解连作障碍等技术瓶颈。
融合提质:乡村产业“循环共赢”
粮烟融合不仅实现了“一田双收”,更带动了农机服务、有机肥生产、秸秆利用等关联产业。一批专业化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在峡江县,多个村集体利用粮烟融合后的秸秆资源发展菌菇生产,形成了“烟秆—菌棒—有机肥—还田”的绿色循环模式。“以前烟秆没法处理,现在变废为宝,还能再多挣一笔!”鹏溪村支部书记胡健健开心地说。
展望未来:绘就吉安“富春山居图”
夕阳映照,庐陵山水如画。在安福县烟稻融合示范区,晚稻秧苗迎风摇曳。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田埂上,聊收成、话技术、谈明年,言语中满是希望。
吉安烟草烟叶科主要负责人李亚纯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巩固烟叶基础、促进粮食安全、带动多元产业’目标,打造一批粮烟融合产业带,推动烟叶与水稻、油菜、果蔬等产业深度耦合。我们不仅要让农田成为‘聚宝盆’,更要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暮色渐起,庐陵大地重归宁静,而新的生机,正悄然在这片红土地下孕育、生长。那些挺拔的烟株、青翠的稻苗,不仅是农民劳作的成果,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吉安烟草人正与无数农户一道,以粮烟融合为笔,以辛勤汗水为墨,共同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欧阳小娇 陈春南)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