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听民声 以“行”解民忧 吉水县金滩镇人大架起民生连心桥
在吉水县金滩镇,青砖黛瓦的街巷中,居民摇着蒲扇闲话家常;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前,群众手捧材料仔细询问政策……这些朴素场景,汇聚着老百姓最真实的期盼。如何让这些声音被听见、被回应?金滩镇人大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抓手,搭建起听民声、解民忧的连心桥,让基层民主实践充满温度与实效。
“高铁站旁边那些菜地里的铁皮棚,夜里风一吹就‘哐当哐当’响,跟打雷一样,根本睡不着!”日前,在金滩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廖女士向值班代表诉说了困扰她多日的噪音问题。这个每月定期接待群众的联络站,已成为金滩镇听民声、解民忧的重要窗口。
群众利益无小事。金滩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常态化接待机制,每月组织代表轮流值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村民们带着各类诉求前来,有的反映“村头排水沟堵塞多年”,有的抱怨“田间道路坑洼不平”,还有的倾诉“邻里纠纷困扰多时”。代表们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将一个个民生诉求转化为履职清单。
廖女士反映的铁皮棚噪音问题很快被纳入镇“民生督办清单”。镇村干部没有简单处理,而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他们发现,这些铁皮棚大多是当地菜农为保护蔬菜搭建的,既关系到农户的生产生计,也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人大代表组织居民代表和菜农召开协调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既要解决噪音问题,也要保障农户生产需要。”镇人大代表肖聪说。经过多方协商,最终确定了“加固降噪”方案:由村里提供加固材料,镇干部上门帮助农户加固棚顶,并在关键部位加装缓冲垫。短短几天时间,曾经哐当作响的铁皮棚变得安静牢固,困扰居民多时的噪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这样的事例在金滩镇不胜枚举。今年以来,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累计收集民生诉求48件,其中邻里纠纷票30起,基础设施问题18处。每一件诉求都被认真对待,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为切实解决群众问题,金滩镇逐步完善“群众反映—数字汇总—人大交办—政府处置—代表回访”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每一个民生问题有人跟进、有结果、有反馈。针对邻里纠纷,代表联合镇综治办、村委会召开“院坝调解会”,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对于基础设施问题,代表全程跟踪整改进度,从排水沟清淤到道路硬化,都到场监督、及时反馈,确保整改质量。
如今,在金滩镇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经常能看到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倾听民声,收集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从加固一新的铁皮棚,到疏通顺畅的排水沟,再到平整宽阔的田间路,这些一点一滴的改变,正是基层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体现。
“人大代表就是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金滩镇人大主席表示,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把民情记录本记得更细,把民生清单落实得更实,让每一份期待都得到回响,让每一个诉求都得到妥善解决。(彭思 欧阳诗怡)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