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玉山烟草:把“身边事”讲成“心头事”
“原来砸掉饭碗的不是最后一笔钱,而是第一次伸手。”
九月的热浪卷着蝉鸣,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玉山烟草”)的班子成员拎着一张对折的A4纸,走进最偏远的网点。没有横幅、没有开场白,他把纸往桌上一压,直接进入主题。
“20分钟小课”划出三条线
纸面只有三行手写字:“不得向零售户借钱”“不得推销非烟产品”“一次侥幸,终身后悔”。

他先读条款,再描风险,声音不高,却像竹板敲在桌面上。
“权力是公器,不是信用卡;客户是朋友,更是监督员。”
短短20分钟,讲完即收,屋里只剩风扇吱呀声,十几双眼睛盯着那张纸,像盯着自己的工资条。
谈心交办,把“零报告”钉成日常
20分钟小课一结束,班子成员随即支起小桌,逐人谈心。
没有批评,只有提醒:“你自己有没有类似苗头?”“知不知道周围人有?”“还有哪些岗位风险?”
答完即签字,接过《问题交办单》——专题学习、零报告、自查清退、月度排查、监督填表,5项任务一目了然。
“今天签的是责任,不是过错;要的是天天提醒,不是一次性整改。”
话音未落,班子成员又转向网点负责人:“发现员工借钱、推销,第一时间打电话,一次也不能拖。”
零报告从此有了双重保险——员工每日自问,负责人实时盯防,警钟长鸣在日常。

“脚步课堂”移到柜台边
谈心完毕,玉山烟草班子成员把A4纸折成四方,揣进口袋,转身出门。
下一站不是会场,是柜台。
“老板,最近咱客户经理有没有跟你借钱、推销非烟?”
他站在便利店收银台前,声音不高,却让整个店面瞬间安静。
老板搓了搓手:“没有,大家都挺好的,服务也不错。”
他点点头,在记录本上画个“×”,继续往下一户走。
“有没有借钱?”“有没有推销非烟?”“还有什么想向我们反馈的?”
问完即走,脚印把“警示”从文件带进烟火气。
“无声钟声”留在心口
四天里,同样的场景在玉山烟草四个网点中队片区轮番上演。没有领导职务,没有网点名称,只有“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自己”。
有人把找出警示教育的字幕,设置成电脑屏保;有人把拜访客户途中,不断回忆案例,客户递烟时,他先瞄一眼,再笑着摆手:“真不抽,谢谢。”
玉山烟草的警钟,从此不在会议室,而在柜台前、在心跳里、在突然停顿的那一秒。(黄薇)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