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教卫生

九江学院建工学院携手九江市博物馆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近日,九江学院建工学院与九江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成为校地合作育人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组织专业讲解员走进高校课堂、将历史史料融入思政教学,双方为校地协同育人探索了有益做法。

  校地资源共享:博物馆资源融入高校育人体系

  九江市博物馆的《正义审判》特展以流动展览形式进入高校,选择九江学院建工学院作为首站展出。展览以“抗战精神洗礼与传承”为主题,借助珍贵图片与档案史料,系统梳理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45名日本战犯进行公开审判的完整过程,深刻阐释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为师生带来一场思想深刻、内容厚重的历史教育。

  “高校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博物馆希望拓展教育功能,这种合作实现了双赢。”九江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不仅让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活起来”,也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校地合作有助于打通教育资源壁垒,促进博物馆的史料资源与高校的育人平台高效整合,为师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育人成效显著:校地合作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

  建工学院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参观联展,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现场讲解,为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守护世界和平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警示未来,激励师生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学习与实践的具体行动,以更坚定的信念投身教育强国征程。

  学生党员在参观后表示:“这种走出课堂、直面史料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具感染力。”教工党员认为:“校地合作让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

  学院通过与博物馆等地方文化机构持续深化合作,积极构建校地育人共同体,拓展教育教学空间。据悉,展览期间累计开展专场讲解20余场,接待师生逾千人次。

  合作领域拓展:从文化育人到校地协同生态构建

  九江学院建工学院与博物馆的本次合作,为新时代校地合作提供了实践案例,实现了文化资源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以此为基础,建工学院正在全面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基层社区的立体化合作网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与地方建设部门、建筑龙头企业共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发展与区域战略同频共振;在实践教学方面,积极融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通过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助力人才培养扎根实践一线。

  九江学院建工学院将以打造“校地命运共同体”为目标,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与价值共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文化引领、专业支撑、多方共赢”的协同发展新生态,努力实现“高校赋能地方发展、地方反哺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为高等教育高质量服务区域发展积累经验。(陈子娟 徐姝)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