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南昌市红谷滩区:54部电梯集体“大换血”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暖的是民心。电梯作为居民 “家门口的交通工具”,连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系着老百姓的日常安心。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丰和新城南苑小区,一场覆盖33个单元、54 部电梯的更新工程,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 “烦心事”,更用实打实的成效,把民生承诺写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丰和新城南苑建成投用十余载,岁月在楼宇间留下痕迹,也让54部电梯渐渐“老态龙钟”。“早上送孙子上学,电梯突然停在两层之间,吓得孩子直哭;买菜回来提着大包小包,电梯门半天关不上,每层都要‘卡’一下。”提起过去的电梯,居民刘燕鸣至今还有些后怕,“那会儿坐电梯就像‘闯关卡’,老人们宁愿爬楼梯,也不愿冒这个险。”频繁的故障报警、反复的维修调试,不仅给日常出行添了堵,更成了大家心里悬着的“安全隐患”。​

  民有所忧,政必有所解。2024年8月,国家针对使用年限 15-20 年的老旧电梯出台专项补贴政策,这份“惠民礼包”很快传到了丰和新城社区。社区、业委会第一时间招募电梯更换志愿者,并组织大家带着登记表上门,白天逐户征求意见,晚上加班核对电梯使用年限、故障记录,仅用 7 天就完成了全小区电梯信息的汇总申报。“每一张表格都要核对三遍,生怕漏了一部电梯、错了一个数据,辜负了大家的期待。”志愿者胡紫娟说。最终,小区成功争取到 810 万元政策补助,为电梯更新按下 “快进键”。​

  “电梯换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丰和新城社区党委书记熊昀的话,道出了工程推进的核心。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电梯更新专班”,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招标环节邀请居民全程监督,品牌选择通过33个单元逐户投票,维保期限、售后承诺一条条写进合同,连电梯轿厢里的扶手高度、照明亮度,都反复征求老人意见。“我们不是简单‘换设备’,而是要让新电梯真正适配居民需求。” 专班成员、业委会主任俞双燕说。​

  2024年12月,电梯更新工程正式开工。施工期间,社区、业委会不定期巡查施工现场,及时反馈居民对施工噪音的建议。并督促施工队加班加点,尽量缩短电梯停用时间,让高层住户少跑腿。今年年初,当最后一部新电梯调试完成、平稳运行时,居民们自发在电梯口贴起 “感谢信”。“现在坐电梯又快又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80多岁的居民王冬娥笑着说,“儿女打电话,再也不用叮嘱我‘上下楼小心’,这就是最实在的幸福。”​

  如今走进丰和新城南苑,崭新的电梯门平稳开合,轿厢里的扶手透着暖意,显示屏上的楼层数字清晰明亮。54 部电梯的焕新,换走的是旧设备的 “堵心事”,换来的是群众的 “顺心气”,更彰显着基层治理 “以人民为中心” 的初心。从政策红利落地到群众需求落地,从工程建设完成到民生福祉完成,丰和新城南苑的实践证明:只要把群众的 “小事” 当成 “大事” 办,把民生的“难点”变成“亮点”做,就能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藏在每一次平稳上下的电梯里,落在每一个舒心生活的日子里。(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