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青山湖区:“六分一统”模式让农村集体家底“阳光”增值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发展的家底子,也是村民关注的焦点。如何管好这本“账”,守护好集体的“钱袋子”?南昌市青山湖区探索建立起以“资产分类、专项分治、部门分工、人员分责、监管分步、发展分策、智网统一”为核心的“六分一统”工作模式,让集体家底从“模糊”变“清晰”,管理从“粗放”变“精细”,发展从“守成”变“创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摸清家底——“分类”让沉睡资产“活”起来
过去,部分村集体到底有多少资产,可能是一笔“糊涂账”。青山湖区下决心“摸清家底”,开展了一场全覆盖的“清产核资”行动。
青山湖区将村集体“三资”科学分为五类:村集体用地、村集体楼宇、项目投资、账上资金、其它资产。随后,通过“镇村自查、交叉核查、审计抽查、全面复查、监督督查”这“五查”组合拳,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今年以来,全区排查出新增村集体楼宇218处(65.18万平方米)、资产(车位)1020个、村集体用地305处(2.47万亩)。一笔笔沉睡的资源被激活,为后续盘活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排雷——“分治”向顽疾痛点“亮剑”
家底清了,青山湖区聚焦三大痛点,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发问题。
整治“薪酬乱发”:出台专门文件,明确“谁该发、发多少、怎么发”。经过核查和整改,每年节约开支超1885万元,让村干部报酬发放回归公平透明。
整治“低租高转”:对全区1867份租赁合同逐一“过筛子”,打击“二房东”损公肥私行为。整改问题241个,止损金额达1232.24万元。
整治“长期欠租”:依法处理超长期合同,强力催缴欠租。成功清缴欠租64起,挽回经济损失2745.79万元。
协同共管——“分工分责分步”凝聚监管合力
“三资”管理涉及面广,绝非单一部门之事。青山湖区坚持“全区一盘棋”。
高位推动: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日推进、周调度、月汇报”机制,彰显改革决心。
部门联动:细化纪检、组织、农业农村等20个部门的任务清单,压实区、镇、村三级责任,确保事事有人管、环环不脱节。
专业队伍:全面实行“村账镇代理”,全区配备40名专业代理会计。同时,大力选拔本土大学生、致富能手等“能人”进入村干部队伍,本土人才占比达70.5%,并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全覆盖。
全程管控: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实现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前端定规则,明确决策权限与流程标准。中端控风险,严格执行劳务用工、租赁机械、经济合同、信访维稳资金等操作规程。末端强监督,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
聚力发展——“分策”促进乡村振兴
规范是基础,发展才是目的。“六分一统”的最终落脚点是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激励机制:将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营收入直接挂钩,设置“基础奖+增量奖”,激发村干部从“收租子”到“闯路子”的积极性。
平台运营:区属国企与镇村合作,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已盘活闲置资产4.41万平方米、资源125亩,预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81亿元。
阳光交易:所有资产资源发包一律进入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挂网,让交易在阳光下进行,实现价值最大化。
智慧赋能——“一统”平台实现全程“闭环”管理
科技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利器。青山湖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直连三上线”行动,打造智慧监管平台:
银村直连:全面取消线下支付,全区60个村100%实现在线审批支付,实现“零现金、零线下”,从源头上防范资金风险。
审批上线:资金使用、资产处置等9项流程全部在线审批,流程透明,留痕可溯。
合同上线:统一合同模板,引入第三方评估,合同数据与纪检平台比对,有效防范“阴阳合同”。
预警上线:平台设置12项财务和资产预警规则,一旦有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变“人防”为“技防”,实现智能监督。
青山湖区的“六分一统”模式,不仅是一套严谨的监管体系,更是一种创新的治理思维。它通过清晰分类、专项治理、协同分工、专业负责、全程监管、多元发展和智慧统管,真正管住了微权力,盘活了沉睡资产,守好了集体的“钱袋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青山湖经验”。(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