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平:量身定制解“心愁”
在江西乐平市双田镇蔡家村,步履平稳、今年67岁脸上洋溢着许久未见的轻松笑容的蔡加华逢人就说道:“现在行走,又舒服又好走”。而对于正常人来说,行走是基本功能,但对于失去左小腿长达42年的蔡加华来说,能够像今天轻松自如地迈出每一步,是他期盼了半辈子的梦想。日前,在乐平市残联和乐平市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入驻机构“英中耐(南昌)假肢矫形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蔡加华终于告别了他与假肢40余年的“艰难共存”痛苦,迎来了人生崭新篇章。

时间回溯到1982年,1957年出生的蔡加华正值青春年华,一场无情的意外事故夺去了他的左小腿,噩运突降人生轨迹骤然转折。自此,他便开始了与假肢的艰难“适配”。在那个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年代,每一次装配和维修假肢,对蔡加华都是一次漫长的考验和跋涉,他需要辗转搭乘2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往返于家乡和上海之间。2000年后的假肢装配虽转至省内机构,减轻了长途跋涉的劳顿之苦,但“不适配”仍然是最大“心愁”。
那些岁月里,“不适配”的假肢如同一个冰冷的枷锁。导致残肢不断的出现血泡和溃烂,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可以说是步履维艰,这不仅严重限制了他的正常生活,更让日常的起居出行变成了巨大的挑战,日复一日的疼痛使得心中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让他对假肢产生了爱恨相加的“恐惧”。
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年,当乐平市残联得知了蔡加华的情况后,主动对接与安抚他,第一时间帮助安排该辅具服务中心的入驻机构——英中耐(南昌)假肢矫形器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开展免费假肢适配项目。而蔡加华抱着“最后一试”的心态谨慎接受。该公司迅速派出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为蔡加华服务,技术人员耐心倾听蔡加华40余年的痛苦经历,仔细检查其残肢的形态、皮肤状况和承重能力,全面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与活动需求,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式的精准评估。同时,该公司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为他量身定制了专属的假肢接受腔和支撑系统,在后续的“适配”调试中更是反复微调,哪怕是最细微的不适感也绝不放过,直至达到最佳状态。当蔡加华穿上新的假肢,稳稳地站立,并尝试着迈出第一步时,他惊喜地发现,那种熟悉的刺痛感和摩擦感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适配”与舒适,他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蔡加华的成功,是该市残联创新服务模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共同服务残疾人的一个生动缩影。目的就是能够切实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迈向更加幸福、更有质量的生活。
图专业技术人员正为蔡加华微调假肢,并指导他日常保养假肢的技巧等。图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指导蔡加华行走的步速和身体的平衡度等。(朱定文 胡乐保 )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