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柴桑区:铭记抗战血泪史 砥砺强国赤子心
“90年代初,单位派我到沙河兰桥蹲点,期间多次听到老一辈人讲起日军1938年在当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后从10余位幸存‘亲历者’口中了解到那场灾难导致73人丧命,其中,71人被活活烧死,2人死于日军刀下,经多方调查考证,大部分殉难者真实姓名得到确认,希望后辈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并将其代代相传。”近日,年过八旬的原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陈文夫应邀参加委员“站家”活动,现场向众人讲述了日军曾在柴桑区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
活动中,住狮子街道和文旅系统“站家”的委员们先后瞻仰了曹家垅、陈家墩两处日军大屠杀遗址,接受了狮子印•记馆内红色文化的熏陶。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发出“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感慨,表示将以“敬业报国”的担当、“不畏艰险”的执着、“心系百姓”的情怀,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续写“强国有我”的唯美诗篇。
据《中共九江县地方史》记载,日本侵略者曾在沙河、岷山、涌泉等地均有过屠杀百姓的暴行,保留至今的曹家垅和陈家墩白骨坑、陶家垅和戴山村殉难者合墓就是最真实的“底片”。面对日军的烧杀淫掠,不畏强暴的九江人民纷纷自发地起来反抗,一批批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生命捍卫了赣北这片红色故土,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烈士功勋彪炳史册,英烈精神穿越时空。为了让当地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得到更好地保护,在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柴桑区政协组织开展了《关于禁止在烈士纪念广场唱歌跳舞的建议》提案督办活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局等承办单位积极行动,通过普法宣传教育、设立标牌警示、部门联动执法、发动群众监督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市民唱歌、跳舞、演奏等娱乐活动,让烈士陵园、烈士广场等纪念设施回归宁静、不被打扰。
下一步,该区政协将充分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继续深耕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助力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珍贵文物保护,不断强化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让全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真正理解和铭记抗战历史,成长为有正确史观的时代新人。(罗楚鹏)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