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银三角街道:三大“实招”筑牢反电诈宣传防护墙
清晨七点的万湖早市,蒸腾的热气裹着油条香与蔬果鲜气扑面而来,周边放满了蓝色宣传手册的反电诈宣传摊位却格外惹眼。摊位前,志愿者正在给拎着菜篮子的阿姨讲解“冒充公检法”的骗局,身边的小喇叭循环播放着接地气的反诈顺口溜。晨光里,宣传手册在人潮中传递,成为一道既热闹又安心的风景线。

为切实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近年来,南昌县银三角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反诈宣传,将触角延伸到群众“菜篮子”“果盘子”等场景,切实维护好辖区群众的财产安全。
联合聚力“讲法理”,搭建反诈“协作框架”。打破部门壁垒,构建由该街道平安法治办牵头,党建办、司法所、团委,派出所等单位部门共同联合的反电诈协作机制,发动各村(社区)收集整理辖区居民人群年龄、职业特征等重要信息,通过分析研判,精准掌握电诈高风险人群名单,实现宣传“靶向定位”;发动司法所聚焦当前高发的“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客服、公检法”等诈骗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制成“顺口溜”,辖区派出所围绕“冒充领导指令”“财务转账诈骗”等高风险场景,通过案例剖析与情景模拟提升预警能力;集结在职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力量强化宣传,搭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反诈宣传工作大格局。
预警前置“勤跑腿”,织密事前“防护网络”。防范电信诈骗,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街道将反诈关口前移,用好网格员“飞毛腿”,依托“民情连心桥服务日”“主题当日”等活动,以“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关系,面对面详细讲解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常见作案方式,大力推广安装“国家反诈APP”,手把手帮助注册和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同时,在小区、村道路两边悬挂最新案例横幅,利用广播循环播报“刷单都是骗、退款先要钱不可信”等通俗提示,让防骗知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营造“抬头见警示、耳边有提醒”的浓厚氛围,从源头降低受骗风险。
靶向施策“碎碎念”,筑牢群体“思想防线”。针对不同群体受骗特点,街道分类施策精准制定宣传策略。面向中老年人,街道联合县法院在辖区万湖早市开展反电诈摆摊活动,利用买菜购水果契机,向群众揭露“保健品诈骗”“虚假养老项目”等陷阱;面向青少年,联合辖区银三角实验学校、银河学校开展“反诈主题班会”,通过互动游戏、观看反诈短视频等形式揭露“游戏账号交易”“冒充老师收缴费”等骗局;面向上班族,在银三角地铁站发放反电诈宣传册,依托辖区九颂荟商场播放电子提示,将宣传触角延伸到生活场景的每个角落。9月以来,街道层级累计开展各类反诈骗主题宣传活动8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册,覆盖人群上万人次,群众反诈知晓率显著提升。(张润萌 李昊)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