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警校家社”联动 共筑青春防护墙
庐山市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在这里,不仅有名扬天下的庐山风光,更有为万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创新实践。面对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庐山市公安局主动作为,创新构建警、校、家、社四方协同、联动共治的防护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优势,着力破解风险发现难、干预处置散、治理效能低等难题,推动形成了信息互通、责任共担、干预精准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已对筛查出的风险对象预警处置率达100%,对65名特定未成年人实施“一人一档”精准帮扶,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发案得到有效遏制,校园及周边环境持续净化,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显著提升。
预警干预在前,风险防控更精准
“以前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多是学校单独处理,效果有限。现在通过四方联席会议,公安、社区、家庭信息共享,能更快识别风险,共同制定干预措施,帮扶更及时、更到位。”近日,庐山市某中学德育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这正是该市建立未成年人风险预警干预体系带来的变化。

庐山市公安局牵头整合警情数据、在校表现、社区走访及家庭情况等信息,搭建未成年人风险预警数据库,实现对逃学旷课、打架斗殴等风险行为的精准识别。建立公安、教育、社区、家庭代表参与的四方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会商,对筛查出的风险对象进行联合评估,形成风险清单。根据风险等级启动差异化干预:低风险由学校关怀、社区关注;中风险由社区民警法治谈话、学校制定个性方案;高风险则启动建档,由民警、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组成结对帮扶小组持续跟踪。截至目前,已对全市65名特定未成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实施精准帮扶,有效遏制了不良行为升级。
校园守护升级,安全防线更牢固
“法治副校长的课很有趣,让我们知道了哪些事不能做,遇到危险该怎么求助。学校里的‘安全角’也是我们课间最爱去的地方,能学到很多安全知识。”近日,庐山市第三小学一名学生高兴地分享着他的收获。这得益于该市创新的校园守护模式。

庐山市公安局深化法治副校长和法治班主任制度,确保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和不少于2次专题法治教育常态化开展,目前已开展授课353次,覆盖学生14900余人次。同时,将宣教阵地前移至执法办案环节,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开展针对性教育。组建由社区民警、心理教师、班主任、家长代表组成的专业帮扶团队,通过家访、心理疏导等方式,为65名特点学生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开展家访130余次、心理疏导40余人次,学生行为得到有效改善。此外,在全市43所中小学全面建设“校园安全角”,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演练、案例展示等形式,使其成为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的重要平台,相关经验做法已在2024年九江市公安局现场会上得到推广。
社会协同共治,成长环境更清朗
“现在电竞酒店、旅馆接待未成年人查得特别严,学校周边的环境也干净多了,我们家长确实更放心了。”9月24日晚,学生家长王女士在庐山市蛟塘镇芦花塘社区开展的“围庐夜话”话平安恳谈会上表示。社会环境的净化,离不开严密的联合治理。

庐山市公安局强化多警种联动,集中开展“零点行动”195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清查5次,检查重点场所300余家,排查整改隐患32处,开展毒品检测300余人次。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起、行政案件19起,打掉“街霸”团伙2个。同时,压实行业监管责任,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重点场所管理的通告》,对文身机构、台球室、娱乐场所等实施分类管理,张贴通告500余份;组织全市591家旅馆全部签订接待未成年人入住责任状,从制度上堵塞管理漏洞。此外,积极利用媒体平台、家长会等阵地,宣传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曝光典型案例,讲述帮扶故事,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宣传4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9000余份,努力使保护未成年人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
庐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深化完善“警校家社”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庐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邹梓韬 干昌健)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