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教卫生

江西省女子戒毒所举办“归途与港湾·家庭成长赋能营”活动

  近日,江西省女子戒毒所联合江西省戒毒管理局教育矫治处、省监所安全服务保障中心、青云谱区家庭教育协会举办“归途与港湾·家庭成长赋能营”活动。省戒毒管理局教育矫治处处长肖伶,省女子戒毒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袁丽明,青云谱家庭教育协会会长李小菁出席开营仪式。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戴烽及其团队,戒毒人员及家属100余人参加活动。

  路径之新:“以家为名”搭建回归社会的温情通道

  本次活动融合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专业原理,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认知—情感—行为”联动干预模式,引导戒毒人员将模糊和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对家庭、对未来的清晰责任认知。“电话广播”“亲情信件”打破无效互动循环,使戒毒人员和家属都切身感受到原有沟通模式带来的伤害,激发双方主动改变的意愿。“盲人避障”体验让戒毒人员与家属角色互换,令她们感知亲人曾经为自己付出的不易,学会责任与担当。“沉船游戏”模拟的生命抉择情境,迫使戒毒人员直面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依恋与价值排序,令她们感到生命可贵、亲人可贵,完成一次深刻的自我觉察与价值重构。

  “以家为名”搭建的回归社会温情通道,让戒毒人员的亲属不仅亲眼见证了亲人的改变,更在专家指导下学习了如何成为戒治路上的“同行者”。戒毒人员的父亲林某感慨道:“以前除了骂,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今天学会了怎么鼓励她,怎么一起面对困难。感谢戒毒所,不仅救了我的孩子,也救了我们这个家。”

  理念之深:加快“管得住”向“矫得好”的深刻转变

  活动对标“平安中国”与“治理现代化”的深层要求,针对女性情感细腻、家庭角色重要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着眼于积极打造可复制的精准矫治新模式,将家庭力量深度融入矫治体系,通过激活家庭这个最天然、最持久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切断代际传递问题潜在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戒毒人员铺就一条回归社会的守法之路,更搭建好一条连接亲情、承载希望的重生之桥,充分体现了教育矫治工作“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和具体实践。

  价值之显:构建“刚柔并济、多元共治”的工作新格局

  联合江西省戒毒管理局教育矫治处、省监所安全服务保障中心、青云谱区家庭教育协会开展活动,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矫治工作,初步构建“所内矫治、家庭支持、社会接纳”新的工作格局,实现各方角色的精准定位与功能互补,特别是社会工作者、禁毒社会志愿者注入的深厚的柔性力量,触动戒毒人员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戒毒人员家属成为戒毒人员内心真正的力量源泉,为她们不断向好提供坚定支撑,赋予了教育矫治工作深刻的道德力量和温暖底色。(赵雨菡)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