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教卫生

(健康江西科普)假期必备20条硬核健康知识 避开健康“小坑”

  国庆遇中秋,双节同庆的快乐正逐渐加载……无论是计划自驾出游、高铁远行,还是宅家陪家人吃顿团圆饭,“健康”都是让假期更舒心的隐形保障。

  江小卫整理了20条贴合假期场景的健康知识,从出行、饮食到作息、应急每条都实用又好记,帮你把健康稳稳揣进假期行囊~

  出行篇

  路上健康不掉线

  1 自驾/久坐出行:每隔1小时停一次车,下车活动5分钟(伸懒腰、转脚踝、走几步),避免久坐引发下肢血栓,尤其老人和上班族要注意。 

  2 高铁/飞机上别放任双手:扶手、小桌板易藏细菌,接触后别直接摸口鼻、拿食物,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饭前便后及时清洁。

  3 出行穿搭护好关键部位:颈椎怕凉的朋友带个薄围巾,穿防滑且舒适的鞋子(逛景点、赶路程都能减少崴脚风险),别为了拍照穿太挤的鞋。 

  4 随身带迷你健康包:装1包湿巾、2-3片创可贴、1小瓶碘伏棉片,应对不小心的擦伤、磨脚,轻便不占地方。

  5 长途别靠憋尿省时间:憋尿会加重膀胱负担,还可能诱发尿路感染,遇到服务区或洗手间及时排空,女生可备一次性马桶垫更卫生。

  饮食篇

  团圆聚餐不踩坑

  6 月饼再香,每天别超1小块:月饼高糖、高油、高碳水,吃多了易腹胀、反酸,搭配淡茶(绿茶、菊花茶)解腻,糖尿病患者选无糖款且浅尝辄止。

  7 聚餐别撑到扶墙: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就停,尤其油腻食物多吃易加重肠胃负担,后续可能引发恶心、便秘。 

  8 饮酒量力而行:饮酒适量,酒后别吃头孢类药物,也别用浓茶、咖啡解酒。

  9 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在家做饭时,生肉、生海鲜的砧板、刀具别和蔬菜、熟食混用,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吃剩的菜及时冷藏,隔天加热要彻底。

  10 在外就餐选明厨亮灶:尽量选卫生评级高、客流稳定的餐厅,避免吃生冷刺身、未煮熟的海鲜(比如溏心蛋、五分熟牛排),减少肠胃不适风险。

  作息篇

  放松不乱节奏

  11 别熬夜补假期:尽量保持和平时一致的作息,熬夜后别白天补觉超3小时,否则会打乱生物钟,越补越累。

  12 中午小睡20分钟更精神:不管是出游还是宅家,中午眯一会儿能缓解疲劳,但别睡太久(超过1小时易进入深睡眠,醒后更昏沉)。

  13 刷手机别盯到眼酸:追剧、刷景点攻略时,每40分钟停1次,看看远处绿色植物,缓解眼疲劳,避免假期结束眼睛干涩。

  14 宅家别瘫着不动:哪怕不出门,也可以每天做10分钟简单运动,比如拉伸、平板支撑、原地踏步,避免久坐导致腰背痛。

  15 睡前别喝太多水:睡前1小时尽量少喝水,避免半夜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尤其第二天要早起赶车的朋友。

  应急篇

  小毛病不慌处理

  16 备个假期出行小药箱:备好退烧药、肠胃药、感冒药等,以备不时之需。 

  17 腹泻及时补充电解质:如果是吃了凉的、油腻的食物引发的轻微腹泻,先喝温盐水补充电解质,若严重(比如腹泻超3次,大便带血)及时就医。 

  18 蚊虫叮咬别抓破皮:户外游玩难免被蚊子咬,别用手抓,容易留疤、感染,可涂炉甘石洗剂,若叮咬处红肿变大,及时用碘伏消毒。

  19 轻微中暑先降温补水:如果在景点觉得头晕、心慌、出汗多,赶紧到阴凉处,解开衣领,喝凉白开或淡盐水,别马上喝冰饮料。 

  20 慢性病患者别忘用药: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假期再忙也要按时吃药,随身携带常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别因为过节而停药。

  双节假期是放松的时光,也是守护健康的好时机~希望这20条知识能帮你避开健康“小坑”(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