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泾口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 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走进南昌县泾口乡,杨芳村肖家自然村的沥青道路平坦宽阔,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朱家自然村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污水管网铺设有序……这幅由党建执笔、以实干为墨的“村强、景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泾口乡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近年来,泾口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为抓手,聚焦组织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将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贯穿始终,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之路。

党建铸魂,三级联动筑牢组织根基。要让共同富裕的路子走得稳,首先得把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建得强。泾口乡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起“乡党委统筹、村党组织主抓、党员示范带动”的三级联动体系,为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在队伍建设上,乡党委聚焦“选优、育强、管好”村级带头人,创新实施“四跟”培养机制,通过专题培训、轮岗锻炼、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提升村干部谋划产业发展、解决群众难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党组织的引领力,就是在干事中干出来的!”后房村党支部书记陈毛崽谈及党建作用时,话语里满是实干底气。在样板村建设中,后房村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扛责任”,一边分组入户讲解村庄改造政策,把规划图摊在村民庭院里细细解读;一边带头拆除自家闲置多年的危房。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累计拆除危旧建筑2580余平方米、老旧围墙1200余米,为村庄改造腾出了发展空间。

民生为本,环境整治增进群众福祉。“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一脚泥一脚水,晚上出门得揣着手电筒。现在安装了路灯,路也又宽又平,连城里回来的年轻人都说村里变美了!” 康庄村前头自然村村民舒花香站在新硬化的水泥路上,指着两侧整齐的路灯,脸上满是笑意。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泾口乡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抓手,聚焦康庄村前头、岗背村熊家等 8个自然村,统筹推进道路硬化、污水治理、路灯亮化、厕所改造等20余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随着工程落地见效,昔日“脏乱差”的村庄旧貌焕然一新,只见统一规划的微菜园里,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家禽集中圈养区里,鸡鸭有序栖息;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接入管网,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这场“旧宅变新居、窄巷变通途、荒地变菜园”的美丽蜕变,让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家门口持续攀升。
产业赋能,休闲农旅铺就致富新路。泾口乡坚持“党建+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立足各村生态资源禀赋,将样板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山头村吕家自然村便是这一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现在每到周末,从城里来我们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头的千年古樟也成了网红打卡点!”住在附近的山头村村民吕金成的声音里是藏不住的欢喜。
山头村吕家自然村借助环鄱阳湖旅游公路的地理优势,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先是投入资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建设600平米生态停车场、1148平米道路“白改黑”工程,配套千年古樟广场绿化、仿竹篱笆景观步道等设施,形成流畅的旅游动线,全力打造城郊旅游休憩地。随后,该村立足本地林果资源,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规划发展休闲农旅产业,提供旅游观光、鲜果采摘等服务,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合作社务工赚薪资、入股分红得收益,既打响了“吕家橙”“红美人”等当地特色水果品牌,又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形成了“以旅促农、以旅富民”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黄庆媛)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