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手术,家门口就能做!
“本以为要跑南昌、长沙的大医院,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做完手术,还是省级专家主刀,伤口小得几乎看不见!”肺癌早筛惠民工程的首批受益者李大爷感慨道。
开展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是省委、省政府2025年要办好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对省内50-74岁常住人群有针对性开展肺癌早筛健全省市县三级肺癌防治体系是省卫生健康委2025年深入实施的十大惠民举措之一。
为了让大家了解肺癌筛查的真实反馈,江西卫生健康公众号推出,各地各医院肺癌筛查的典型案例和特色举措,一起看看他们的真实故事吧!
“在家门口就能做手术,还是省级专家主刀”
“本以为要跑南昌、长沙的大医院,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做完手术,还是省级专家主刀,伤口小得几乎看不见!”近日,在湘东区人民医院病房里,李大爷说道。
作为湘东区肺癌早筛惠民工程的首批受益者,李大爷的经历,正是湘东区人民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生动缩影。
2025年4月,湘东区人民医院正式启动肺癌早筛惠民工程,以“筛查—评估—诊疗—随访”全流程服务体系为核心,积极整合省级医疗资源,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老百姓告别“跨省奔波、多头求医”的就医困境。
李大爷参与免费肺癌筛查时,发现了左肺上叶小结节。让他没想到的是,湘东区人民医院早已搭建好“省级—区级”联动医疗网络——医院与江西省胸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省级专家每周五固定坐诊、查房、手术,确保疑难病症能及时得到专业诊疗。发现病情后,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由省胸科医院专家牵头,联合呼吸内科、普外科、影像科组成MDT团队,为其制定精准诊疗方案。李大爷入住普外科,被诊断为“左肺孤立性结节”。
5月26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专家的现场指导下,普外科团队为其实施“胸腔镜微创手术”。手术仅通过胸壁几个钥匙孔大小切口,就精准地切除了病灶,术后6天李大爷便康复出院,复查显示淋巴结未见转移,恢复效果远超预期。“去外地人生地不熟,路费、住宿费等都是负担,还得排长队等床位。现在不仅省了开销,就医时间也缩短了近两周!”李大爷掰着指头算起账,言语间满是对医院的称赞。
肺癌早筛惠民工程启动以来,医院已为超2200名高风险人群完成肺癌早筛,并对检查异常者逐一落实随访干预,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筛查发现问题,到评估、诊疗、术后康复,医院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的医疗服务。
从“跨省求医”到“家门口看名医”,这一转变彰显了医疗惠民的温度。正如李大爷所说:“不出区、不出省,打几个‘钥匙孔’就看好了大病,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多亏这次肺癌筛查,让我早发现、早治疗”
家住余江的祝奶奶在6月底参加鹰潭市余江区总医院组织的肺癌筛查时,发现右肺上叶尖段一11mm*10mm大小磨玻璃结节,考虑浸润性腺癌可能,故前来该院人民医院院区胸外科就诊,接诊医师立即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详细病情。经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综合评估,决定为其施行微创胸腔镜手术。
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实现“精准打击”病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健康肺组织。祝奶奶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高分化浸润性非粘液性腺癌,贴壁生长为主型),幸运的是,肿瘤未发生转移,也没有侵犯周围组织,真正实现了“微创治愈”。祝奶奶术后恢复迅速,顺利出院。
“多亏这次肺癌筛查,让我早发现、早治疗。而且以前这种手术都得往上级医院跑,现在县医院就能做,技术好还方便!”祝奶奶的老伴感慨道。
“身体一直硬朗,怎么会有问题?”
在上饶市立医院持续推进的肺癌早筛民生工程中,65岁张大爷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早发现、早干预”如何悄然改写生命轨迹。三年前,外院体检曾提示张大爷左肺存在结节,彼时身体毫无异样的他并未在意,烟酒照常,后续体检也搁置一旁。健康隐患,如同静水深流,在不知不觉中潜伏。
转机源于今年医院联合社区开展的肺癌早筛专项行动。不同于传统坐等患者上门,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入户,精准识别重点人群——长期吸烟的张大爷经问卷评估被列为重点人群,并引导其接受了至关重要的低剂量螺旋CT(LDCT)复查。仅仅两天后,筛查结果的随访电话让张大爷难以置信:“身体一直硬朗,怎么会有问题?”
面对疑虑,接诊医生以专业解读与细致耐心层层化解,用科学依据和清晰沟通赢得了张大爷及其家人的深度信任。这份信任,推动他在今年5月中旬毅然接受了胸腔镜微创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一周即康复出院。病理诊断为T2N1M0期,及时地干预最大程度保障了他未来的生活质量。
张大爷的幸运,源于一套高效联动的“社区筛查+院内精诊”上饶模式。社区网格化初筛锁定目标人群,打通了居民“家门口”的风险预警第一关;医院则为筛查异常者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完成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全程无缝衔接。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更让市民真切体会到“大病不出市”的安心——专业可靠的诊疗资源近在咫尺,有效避免了因拖延或异地奔波导致的病情延误。
“肺癌早期沉默,症状出现往往已非最佳时机。”上饶市立医院胸外科主任在术后查房时再次强调,“张大爷的案例再次证明,主动筛查对吸烟等重点人群就是生命‘侦察兵’。依托社区与医院合力构建的这张早筛网络,我们正努力让更多‘潜伏’的早期肺癌无所遁形。”
“这次免费筛查救了我的命!”
张先生,65岁,有近30年吸烟史(平均每日20支),是典型的肺癌重点人群。尽管家人多次劝说戒烟并做体检,但他总以“身体没啥感觉”“检查太麻烦”为由推脱。
2025年6月初,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反复动员下,他抱着“应付一下”的心态,参加了免费的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CT筛查结果显示,张先生右肺上叶存在一个约14*11mm的磨玻璃结节(GGN),影像学特征高度提示早期肺癌可能。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彻底打破了他“身体无恙”的自我认知。
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张先生立即接受了更详细的检查,并接受了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无需进行痛苦的放化疗。
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他痛下决心彻底戒烟,并成为社区肺癌早筛义务宣传员。他常说:“这次免费筛查救了我的命!要是再晚一两年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感觉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现在越来越多像张先生一样的群众,通过肺癌早筛项目避开了肺癌进展的“雷区”。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90%(手术切除后部分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中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30%。
守护生命,情暖民心。推进肺癌筛查工作,后续省卫生健康委将继续优化筛查流程,扩大筛查覆盖范围,创新诊疗举措,提升全省肺癌防治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