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执“三有协商”之笔 绘就乡村平安新图景
如今,漫步于南昌县三江镇竹山村一分渠路段,只见新修复的防护护栏在阳光下洒照下熠熠生辉,与往来有序的车流、安心出行的村民,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安宁的乡村画卷。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一条坚实的生命防护线。它的背后,正是三江镇“三有协商”机制将村民的安全诉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通过“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曾经的隐患得以消除,共同筑牢了乡村出行的安全屏障。
协商察民情:安全隐患早发现
“这段护栏破损后,我们每天路过都提心吊胆,特别是晚上和雨天,生怕出意外。”村民蔡大叔的担忧,道出了沿线群众共同的心声。在村级日常安全巡查中,村党支部敏锐地发现了一分渠公路护栏严重破损的问题。该路段临渠而建,车流人流量大,破损的护栏形成了严重的安全盲区。通过“田间地头议事会”“路边现场协调会”等形式,村党支部先后收集村民意见建议10余条,拍摄现场照片20余张,详细记录了安全隐患的每个细节,为后续协商整改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商解民忧:多方联动破难题
在该镇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一场以“消除安全隐患、守护群众安全”为主题的民主协商会在一分渠路段现场召开。交通、公路养护等负责人,与村民代表、村干部围坐一起,共商破解之策。七十多岁的村民万大爷指着破损的护栏激动地说:“这个问题反映得好!我们要的不是临时修补,而是要彻底解决。”通过充分协商,最终确定了“立即设置警示标识+一周内完成修复”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建立了“每日进度通报”机制,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推进。
协商保民安:长效机制筑防线
为巩固整改成果,村里通过民主协商建立了道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由村民推选组成的道路安全监督小组,每月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制定《村级道路设施维护公约》,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设立“安全隐患随手拍”微信群,鼓励村民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在护栏修复过程中,村民们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协助施工单位维持秩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下一步,三江镇将把这颗成功的“种子”播撒到全镇的安全生产领域,让民主协商之花遍开美丽乡村,结出更为丰硕的平安之果。(黄盼)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