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中国著名作家南昌市东湖区采风行活动圆满收官

  中新网江西新闻10月21日电(卢梦梦)10月19日上午,随着名家交流会顺利举行,为期四天的“千年东湖 南昌原点”中国著名作家南昌市东湖区采风行圆满收官。

  本次作家采风活动由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香港商报指导,东湖区委宣传部、东湖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东湖区图书馆、东湖区文化馆、豫章书院、招商蛇口·东湖意库、陆上书店协办。

  活动邀请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陆春祥、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龙一、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苏沧桑等6位全国著名作家及香港商报副总编辑王军、本地文化名家梅联华一同走进南昌市东湖区,通过文学名家的独特视角,深度探寻南昌城市根脉,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时代的文学力量。

  用笔触记录“南昌原点”故事

  采风活动于10月16日晚在招商蛇口·东湖意库陆上书店正式启幕。启幕仪式上,徐剑会长现场题写“千年东湖 南昌原点”主题卷轴。在随后举行的“致东湖的一行诗”环节中,作家与嘉宾们提笔写下诗笺,以文字寄托对东湖的深情,并同步举办线上“致东湖的一首诗”网络征集活动。

  活动下半场,“名家对话沙龙”在江西省文化名家、教授梅联华的主持中展开。从探讨“城市原点”的核心内涵,到滕王阁的当代价值、八一红色文化的现代表达、烟火东湖的生活气质,再到书店文化对城市的赋能……作家们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从不同角度解码东湖作为南昌文脉发端、精神源点的核心价值,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思想与灵感的激荡。

  为期四天的采风行程中,作家团深入东湖区各大文化地标,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八一广场,作家们瞻仰纪念塔,献花致敬英雄先烈,重温红色记忆;在南昌风洞原址,探寻航空报国精神的初心使命;在省府大院,休闲打卡,体验城市慢生活;在滕王阁,登高望远,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年诗意;在杏花楼,漫步园林,追寻江南才子的文脉足迹;在大士院、民德路茶馆,品味南昌瓦罐汤,体验最鲜活的市井烟火。

  采风中,作家们不仅用脚步丈量城市肌理,更以敏锐的观察捕捉细节。从江西画院的艺术氛围到八一公园的市民生活,从扬子洲江豚湾的生态奇观到龙沙湾的休闲体验,每一处地标都成为作家们理解南昌、书写东湖的创作源泉。

  文化学者共话城市文脉

  19日上午,本次采风的压轴环节——名家交流会如期举行。六位作家与本地文化学者围坐交流,分享采风感悟,共话城市文脉。

  作家徐剑点赞此次活动的精心筹备,让作家们既看到了东湖作为南昌城市原点的千年文脉与文化,又感受到了南昌的烟火与百姓生活,后续作家们会用生花妙笔写出锦绣文章。他还提到,文化的力量是不朽的,希望“作家采风行”能做成一个系列品牌,并建议在此打造文学创作基地。

  作家陆春祥用“四脉”概括南昌印象:千年文脉、百年血脉、工业脉动与市井脉络。作家韩小蕙谈到,此次采风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南昌人对当代生活的独特理解。作家龙一高度点赞了南昌东湖的美食,建议制作南昌美食地图并提出挖掘江西辣椒文化,打造辨识度极高的地域文化名片。

  作家李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南昌看到了新中国新时代高科技的梦想启蒙,追溯中国航空工业在战火中求索的过程,是对航空报国精神的传承,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是可以挖掘的文学富矿。作家苏沧桑从审美角度观察南昌东湖,提到最大的感受是南昌浓厚的烟火气和时代审美的提升,并点赞此次采风活动特别有意义。

  梅联华表示此行“借名家之眼观东湖”,从“熟悉”里读出了“新鲜”,“历史”里触到了“当下”,守护“原点”,既要守好它的历史根脉,更要学会用新的视角、新的表达。(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