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党建执笔绘新景“三有”协商谱新篇
金秋时节,赣鄱大地稻浪翻滚。走进南昌县幽兰镇,田畴间硕果盈枝,村道旁屋舍俨然,文化广场上笑语盈盈。近年来,该镇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以党建为引领激活治理动能,以“三有”协商搭建共治桥梁,在人才培育、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的实践中,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头雁”领航强党建,“三有协商”固根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幽兰镇将“书记领航”项目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抓手,聚焦村(社区)书记及后备力量提质增效,同时以“三有协商”机制畅通人才培育与乡村发展的联动渠道。通过“本土培育”与“归雁回引”相结合,依托“三有协商”平台广泛征集群众对乡村发展人才的需求建议,精准选拔大学生专干、返乡青年、致富能手等46名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库。实施“全链条”跟岗锻炼,建立“导师帮带制”,鼓励后备人才参与村级事务“三有协商”实践,在议事决策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去年以来累计开展谈心谈话180余人次、各类培训20余场,推动青年干部在“问计于民、协商共治”中实现从“后继有人”到“后继有为”的转变。
同时,该镇创新组建“五彩”党群服务队,两年来开展服务活动3000余场,覆盖群众3.25万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400余件。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已成为常态,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产业兴旺促发展,“三有协商”激动能
秋日的园艺场果蔬种植基地,瓜果飘香。幽兰镇探索实施“党支部+企业+农户+基地订单种植”模式,把党建融入产业发展全链条。目前,全镇瓜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左右,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带动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这得益于该镇创新搭建的“1+31+N”“三有”协商议事体系。以镇协商中心为枢纽,辐射31个村级议事室和N个网格点,确保“群众在哪里,协商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累计召开协商议事会议120余场,成功解决民生难题63项,推动土地流转3000余亩,引进生态农业项目12个,各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5万元。
环境整治焕新颜,“三有协商”绘画卷
漫步流芳村,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以前杂草丛生,现在环境好了,住着真舒畅!”村民赵有勇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近年来,幽兰镇积极开展“党建红融合乡村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三有协商”为重要抓手,充分倾听群众诉求、凝聚整治共识。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划片下沉至31个村(社区),依托“三有协商”平台收集群众对环境整治的意见建议,同步每周开展“路长制”活动,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通过全面推进“两整治一提升”工作,结合协商确定的门塘清淤、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清单,让一个个老村庄在党群同心共建中焕发新颜。如今,幽兰镇29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均突破30万元,3个村达50万元以上。“颐养之家”实现全覆盖,筹集奖学助学资金600余万元。镇党委牵头搭建“3+37+29+N”党建产业链条,建设共富工坊、共富车间,直接带动1000余名村民就业。
未来,幽兰镇将持续深化“书记领航”项目,做优“三有”协商机制,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振兴优势。(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