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重塑燃烧方式的绿色革命 赋能袁州区秸秆综合利用

  过去,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如何处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大量秸秆堆积田间,不仅影响后续耕作,若处理不当还易滋生虫害、影响土壤健康。传统的简单处置方式难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今,在宜春市袁州区,这一难题正被系统性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彻底破解。

  通过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和原料化等多路径协同推进,曾经的“农业废弃物”正成为可收、可用、可卖的“香饽饽”,一条覆盖全链条、高效益的综合利用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其中,燃料化利用成为当前最具规模效应的突破口。通过将水稻秸秆进行粉碎、压缩、烘干,加工成高密度生物质成型燃料,不仅热值高、运输方便,还能替代燃煤广泛应用于工业供热、集中供暖等领域。这一模式既解决了秸秆去处问题,又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让农民从“被动处理”转向“主动出售”,真正实现了“以用代禁”。

  在这条产业链中,位于袁州区西村镇屏峰岭的江西省屏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正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作为袁州区重点扶持的秸秆综合利用实施主体,公司年加工能力达1000余吨,建立起覆盖周边多个乡镇的秸秆“收、储、运、加”一体化网络。农户将田间秸秆打包出售,企业进行规模化加工,产品远销本地及周边工业用户,形成了稳定可持续的市场闭环。

图为江西省屏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质燃料.jpg
图为江西省屏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质燃料

  更可喜的是,燃料化只是袁州区秸秆综合利用版图的一部分。全区已建成高标准秸秆收储运中心6个,培育专业化利用主体20余家,实现离田收储秸秆超1万吨,饲料化利用超1500吨,基料化生产食用菌超1000吨,直接还田和异地覆盖还田面积超10000亩。政府通过项目补助、主体申报、技术培训等举措,持续健全“收、储、运、用、管”全链条体系,推动农业废弃物从“单一处理”迈向“多元增值”。

  如今,袁州区正以系统思维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把一根秸秆“吃干榨净”。从田间到车间,从废弃到高值,这场由利用方式变革引发的农业绿色转型,正在释放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重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肖冠杰)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