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地市新闻

九江市柴桑区:筑牢基层监督“防火墙”

  基层监督强,则政治生态清。作为柴桑区级纪检工作“三化”建设联系点,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始终在探索如何让村级纪检委员这支队伍真正发挥“前哨”与“探头”作用。面对“熟人社会”监督难、业务不精不会监督、职责不情不愿监督等共性难题,岷山乡靶向发力,创新构建了“交叉办案破局、以案代训赋能、节点把关固防”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效激活了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强劲的“廉”动力。

  交叉协作,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过去在村里查情况,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工作难免束手束脚。”一位村级纪检委员的感慨,道出了基层监督的普遍困境。

  为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岷山乡纪委亮出“交叉办案”利剑。岷山乡纪委按照“村级相邻、便于协作”原则,将全乡15个村、按左、中、右地域划分3个协作区,在处置涉及村级组织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时,由乡纪委统一指挥,抽调非本村的纪检委员组建临时核查组,交叉进行监督办案。这一模式,如同为监督工作注入了“清新剂”:

  监督更硬气。纪检委员跳出“人情圈”“关系网”,能够抛开顾虑、轻装上阵,依据事实和纪律规矩大胆开展核查,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显著增强。

  效能大提升。不同村的优秀经验和办案思路在交叉中碰撞、融合,形成了“1+1>2”的监督合力,不仅提升了办案效率,更拓宽了发现问题的视野。截至目前,由岷山乡村级纪检委员交叉协作共处置问题线索16件,立案5件,给予党纪处分4人,第一种形态8人次,开展监督检查20余次。

  以案代训,锻造监督精兵的熔炉

  “光有理论,就像纸上谈兵,一到实际工作中还是心里发怵。”为解决村级纪检委员“本领恐慌”问题,岷山乡搭建起“以案代训”的实战练兵场。

  乡纪委有计划地安排村级纪检委员全程参与乡级案件查办,在资深纪检干部的“传帮带”下,从线索研判、证据固定到谈话笔录、报告撰写,进行全流程跟班学习。

  变“旁观者”为“操盘手”,在真实的案件环境中,村级纪检委员迅速熟悉纪律“尺子”的运用,掌握了监督执纪的“手术刀”,实战能力得到淬炼提升。

  变“被动听”为“主动干”,参与式、沉浸式的学习极大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从“要我做”向“我要学、我能做”转变,逐步成长为基层纪检工作的行家里手。这样的实战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岷山乡纪委共计开展4次针对全乡15名村级纪检委员专题培训,达到村级纪检委员全覆盖,累计培训60余人次。

  签字负责,扎紧“三资”管理的篱笆

  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微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岷山乡将监督关口前移,在村账报支流程中设立了关键一环——村级纪检委员审核签字。

  这一制度设计,为村级财务支出设立了“第一道防火墙”。每一笔报销单据在入账前,都必须经过纪检委员的审核。他们重点对支出的合规性、真实性、必要性进行把关,对票据不规范、事由不清、超标准超范围的开支有权提出质疑并要求整改,否则不予签字通过。

  监督实化于行,这一举措使纪检委员的监督职责有了具体、可操作的抓手,将事后追责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从源头上遏制了“微腐败”的发生。

  权责清晰明确,通过签字负责制,倒逼纪检委员主动学习财务知识,深入研究村情账目,真正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实现了“监督就在身边”。

  成效卓著,清风正气充盈乡村。通过“交叉办案、以案代训、签字负责”三措并举,岷山乡村级纪检委员队伍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由岷山乡各村村级纪检委员累计发现并上报问题51个,督促村“两委”整改问题23个,协助乡纪委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起。这套组合拳,打出了基层监督的声势与实效,不仅筑牢了管党治党的前沿阵地,更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为岷山乡的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岷山乡的实践生动表明,只有不断创新机制、压实责任,才能让监督真正下沉、落地生根,守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罗通)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