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江西瑞昌:“藏”粮于地守护群众“米袋子”

2021年06月02日 11:08 来源:中新网江西

  眼下正是早稻育秧栽插的好时节,笔者在瑞昌市高丰镇青丰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看到,年近50岁的女农机手陈新桂正熟练地驾驶着插播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不一会功夫被栽在平整的田里。农田边上,水泥浇筑的沟渠里,清澈的水顺延高标准农田汩汩而流,灌溉着村庄的田地,也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这是瑞昌市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藏”粮于地守护住群众“米袋子”的生动实践。


图为:插播早稻

  引育良种  绿色产业促高效

  5月17日,趁着雨停,横港镇村民们忙着在新品种试验田里栽插水稻,插秧时手碰撞水面的“哗啦”声,与村民拉家常、畅想丰产丰收场景的谈话声一道,奏响了乡间农忙的交响曲。2021年,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引进30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在调查其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后,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应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为全市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良种奠基础,绿色防控是关键。瑞昌市实验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同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目标,保障了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近年来,瑞昌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自愿、连片推进”原则,帮助农户发展新品种,不断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同时,农技人员分片包乡,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实地技术指导和培训,加强田间管理和指导,为农业的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2020年,全市完成水稻完成收获面积16.97万亩,总产6.76万吨,其他旱粮9.23万亩,总产2.87万吨。


图为:高标准农田有序推进

  改造农田  综合生产保安全 

  近日,瑞昌市桂林街道常丰村种粮大户丰文先正抢抓黄金季节种植水稻。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他将水稻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亩增加到如今的700余亩。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土地集中连片等操作便利,为附近村民提供育秧、机耕、机插等社会化服务,每年增收近十万元。

  为实现更广范围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2020年,瑞昌市在桂林街道、高丰镇、范镇、横港镇、白杨镇、洪一乡等6个乡镇9个行政村新建高标准农田0.52万亩,工程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机耕桥、防护林、堰坝、提灌泵站、输水管道安装及辅助配套设施等建设。目前,全市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均在进行春种。

  近年来,瑞昌市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了一批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的高产农田,确保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极大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万余亩的高标准农田成为守护群众“米袋子”的奠基石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图为:农机手观摩大赛

  科技驱动  智慧农业显身手   

  郑由进是瑞昌市青丰村丰乌农机合作社合伙人之一,采访当天,他正在指导聘请的女农机手插播秧苗。自2009年返乡创业以来,他的合作社日益发展壮大,收益也越来越多,这得益于高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种子催芽到育秧、插播、防虫打药、收割直到烘干,全程机械化,大大节省了人工,也提高了效率。”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早稻700亩,中晚稻1300亩,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除开种植收益,合作社每年还为附近村民开展育秧、插播、收割等社会化服务1000余亩,预计可增收近20万元。

  推广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在农村生根发芽。这一点,横港镇碧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小敏信心满满。“第一个建立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第一个开展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第一个订购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第一个建立农民合作联社……”范小敏摘得瑞昌多个农业机械化多项第一,“稻鸭共养、稻虾共作”等模式在瑞昌各地悄然兴起。

  从优品培育到科技化种植再到品牌化销售,瑞昌市粮食产业正在探索出一条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瑞昌市先后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目前,瑞昌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九江市级34家,有省级农业示范园3个,九江市级农业示范园10个。(文/雷勉鸿 朱明芳 图/胡博为)


责任编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