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经济金融

“魔鬼”对于解放军特战营长刘近为何是“爱称”?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右一)带领特战小队进行突击清剿行动。 张永进 摄

  中新网兰州8月5日电 题:“魔鬼”对于解放军特战营长刘近为何是“爱称”?

  作者 李纯 孙利波

  “他为人很真诚,但是在训练场上非常狡猾。”对于自己的“得意门生”刘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二级军士长陈明的评价似乎有些“矛盾”。作为刘近带过的兵,李鹏飞也说:“刚开始认识他(刘近),脸特别白,还特别英俊,感觉看着特别亲切,就像老师一样,”可他话锋一转,“恰恰相反,他不是一个这样的人。”

  “魔鬼教头”,这是战友们对刘近的“亲切”称呼,大抵是源自这位特战营长在训练中对战士们的“折磨”。“只要在训练场上,没人不说他狠。”该旅女子特战集训队代理排长米倩也曾在集训时被刘近“收拾”过,“他狠就狠在,我们怕什么,他就故意整什么”。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右二)带领特战小队武装泅渡。 陈浩 摄

  对于这些“骂名”,刘近本人却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这是官兵们对他的“爱称”。“只有在训练场上敢于拼命,才能在战场上不辱使命,这是我最大的一点感受。”

  踏入军营之初,刘近尚未形成这般思考。彼时的他想法很简单:去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地方当兵,重新打磨、锻造自己,干出一番事业。午间休息,他挎着枪跑400米障碍;晚上熄灯,他提着哑铃出去跑步。新兵营里都唤他作“拼命三郎”,刘近说,“这个‘拼了命’是一点都不夸张”。

  新兵训练结束,刘近的结业成绩在400多名同期兵中位列第一,射击课目更是打出满环,获得三等功奖章。这在中国军队中并不多见。

  来到特战旅后,刘近的成绩仍然排在第一,每年获得一个三等功成了“常态”。彼时的他依旧保持“拼命”的状态,但这股狠劲儿只用在了埋头训练上,多少有些“蛮干”。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中)组织特战队员“魔鬼训练”。 张永进 摄

  改变出现在2010年。这一年,刘近完成了保送至军事院校的两年学业,思维逐渐从一名战士向指挥员转变。“那时候全军展开实战化训练已经很久了,大家都在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但是仗究竟怎么打?兵到底怎么练?其实都在探索过程中。”回到部队的刘近开始研究自己的实战化训练方式。

  查阅书籍、研究案例、观看视频,间接经验易得,却总不如亲力亲为更加深刻。2012年,刘近带队赴约旦参加两国反恐联训。彼时该国局势动荡,夜晚街道上的枪声乱作一团。约旦军队白天与中国军人联训,晚上紧急出动执行作战任务。刘近回忆:“第二天我问他们的指挥官,昨天跟我们联训的谁谁谁哪去了?他告诉我‘昨晚牺牲了’。”

  前所未有地接近战场带给刘近带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思考,中外联训也成了学习借鉴实战化训练的良机。他将这次参训的所见所学与中国军队自身情况相结合,总结的经验报告获得上级批示,在连队先行先试后进一步推广。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上)带领特战队员实施伞降。 程烨 摄

  2017年,刘近的“实战化之路”遇到一次考验。当年他与7名战友赴巴基斯坦参加国际比武竞赛,与来自其他6个国家的14支队伍同场竞技。这场三天两夜的野外行军在一片未被勘查的原始森林中展开,队员们人均负重45公斤,要在60多公里的路程中穿插完成50多项实战课目。

  李鹏飞还记得,中国参赛队在下午两点左右出发,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令队员们喘不过气来。完成第一个课目后,“水壶基本上就空了”。走到凌晨两点多,一道断崖突然横在小队面前。是确保安全而多绕行20公里,还是下到一片漆黑的崖底尽快前进?作为队长的刘近必须作出艰难抉择。

  一番权衡过后,刘近决定率队下到谷底的密林中。长满倒刺的藤条划得身上道道血丝,不时有蛇缠住战士们的小腿……1个小时只前进了1公里,队员们的士气同样下到了“谷底”。刘近把众人召集到一处,一把扯掉了定位报警器上的电线,丢掉了这根“救命稻草”。4个小时后,小队走出密林时,手中的两把砍刀全都卷了刃。

  走到考核点,巴方考官对刘近说:“Captain Liujin, China, number one, very good!”(刘近队长,中国,第一名,非常好)队员们这才知道,中国参赛队已处于领先位置。是次比赛,刘近和战友们如愿让颁奖典礼上响起了中国国歌。

  这次经历也为特战旅的“实战化之路”带来一次提升。在与外军交流中总结实战经验,该旅特战训练不断升级。借鉴外国同行标准,刘近参与建立起该旅自己的“猎人学校”,开始组织特种兵“天狼集训”,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设置极限练兵条件的“魔鬼周”由此展开。

  其中一项课目是泥潭行军,参训人员必须在臭气熏天的泥潭里背着背囊行军10公里,甚至要在“敌机侦察”时全身没入烂泥污水中。据米倩回忆,当年她与女子特战队的姑娘们一边哭着一边互相拖拽,硬是趟过了这段“魔鬼之路”。集训结束,为了洗掉头上的味道,她用了半桶洗发水。

  然而“魔鬼周”的苦难远没有结束,往涵洞里扔催泪瓦斯、捉来野蛇吓人……刘近“折磨人”的方式还有很多。

  “当时肯定是非常恨他的。”米倩对记者说,“但是现在对他则是感激,因为我经历了那些之后,现在所有的苦、所有的难受都能扛过去。”女子特战班班长何佩佩也说:“参加‘魔鬼周’最恨刘教官,完成‘魔鬼周’也最感激他。”

  “每训练一个课目之前,我都会给大家讲,训练这个课目的目的是什么?在实战当中怎么运用?有可能在作战当中比现在的训练还要残酷上百倍上千倍。”在刘近看来,想要训练一名真正的特战尖兵,必须狠下心来。若非如此,看似是对战士们的“关爱”,真上了战场却是对他们生命的不负责任。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右)进行潜水训练。 陈萌 摄

  在李鹏飞眼中,刘近无论是战术理念还是军事训练,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他能够按照不同兵龄、不同水平,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就像医生一样,能够对症下药。”刘近对自己带领的战士关心到位,会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与记者交谈的多名官兵表示,“魔鬼”之于刘近,实则是战士们对他的一种尊称,是对他所创立的实战化训练的一种肯定。许多官兵报名参加“天狼集训”,都是慕“魔鬼教头”之名而来,只为寻求一番磨练,对刘近的“极限挑战”发起挑战。(完)

责任编辑:李韵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