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民生

信丰县小江镇:“三化”为笔绘就沃野田畴好“丰”光

  炎炎夏日里,在信丰县小江镇的沃野良田上,机收机耕“双抢”忙。连日来,全镇各种粮大户抢抓农时开展机械化收割和翻耕作业,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晚稻应插尽插,沃野田畴呈现一派好“丰”光。


  据了解,今年该镇早稻种植面积达11996亩,晚稻预计将达16000亩,早稻产量创历史新高。近年来,该镇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社会化、职业化”,多点发力守护粮食安全。

  全程机械化 “双抢”不用愁

  “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稻谷从农田到粮仓只要2小时。”近日,小江镇种粮大户陈万祥的2台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里来回穿梭,割穗、脱粒、排草、筛选、装车、烘干等一气呵成。陈万祥介绍说,他在该镇种植的近1000亩早稻,10天内就完成了收割。


  该镇以“补短板、强弱项、促科技”为导向,坚持优先推广绿色、高效、智能装备技术,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从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无人机植保、机收、烘干实现了6大环节全程机械化运作。

  十多分钟就可以收完一亩田,收割机一上来,翻耕机马上下田犁地,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实现无缝对接。今年三十多岁的陈勋彦从2020年就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已达到500多亩。在陈勋彦的身后,一台抛秧机在机手熟练的操控下“撒着欢”。陈勋彦介绍说,人工插秧两个人一天只能插一亩左右,现在一台抛秧机一天能插满近20亩,省时省力还节约成本。

  据了解,小江镇目前有拖拉机51台、插秧机11台、直播机2台、植保无人机3台、联合收割机19台、烘干机9组,农机装备配备科学合理,满足了全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服务社会化  种地也轻松

  最近,小江镇圳下村机械化育秧中心人气爆棚,来这里育秧、取秧的种粮大户络绎不绝。“我们这个育秧中心不仅为全镇提供秧苗保障,而且能辐射到崇仙、虎山等周边乡镇”。圳下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荣洁说,育秧中心预计一年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左右。该中心于4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以来,为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育秧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也是该镇粮食生产服务社会化的一个缩影。


  种粮大户陈毓龙今年除了种500亩粮食,他还将蔬菜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现在种粮不用操什么心,我们选好种子后,圳下村育秧中心帮我们育苗,翻地、打农药、收割等都有专业的服务队来打理,我只要付一点服务费就可以了。”种粮大户当起了“翘脚老板”。

  在该镇积极引导下,和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等扶持政策刺激下,种粮大户抢抓时机,购置农机、学习技术,成为种粮服务链中的一环。田有人耕、药有人洒、草有人除、谷有人收……不断完善的农业服务链让菜单式服务、半托管、全程托管等服务模式在该镇流行,让更多人不再觉得种田苦。今年,新庄村咀头小组村民赖斯有拄着拐杖承包了130亩高标准农田种水稻。

  农民职业化  种粮有奔头

  何妮桦是来自安远县的大户,2020年开始她在小江镇井塘村承包了390亩地种粮,并投资建设烘干厂,该镇及周边乡镇的种粮大户从此告别了看老天爷脸色收割的日子,增加了销售收入。她说:“小江的种粮条件好,惠农补助政策越来越好,给了我在种粮领域深耕的信心。”今年五十多岁的她已是“巾帼新农人”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该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积极申报水利设施项目,补齐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短板;结合生态修复要求,创新综合治理,将排高、内江、铺下等村的废弃矿山变千亩良田,提高可耕地面积。种地的软硬环境的提升,也吸引了年轻人的加入。


  “00”后陈厚金虽然年纪小,却是位很全能的农机手。晚稻抢种时节,这几天他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见到他时,他正开着高速插秧机在湖东村插秧。他说,从去年开始种地以来,越来越喜欢这种工作,收入不比外出打工低,而且工作自由、有技术含量。

  长久以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障碍。如今,在小江镇,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创造高效益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农民正变成一种体面的、有奔头的职业。(刘云华 肖秀节)


责任编辑:王昊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