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西万安:“三方得利”改革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近年来,万安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针对“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市场规模化需求矛盾渐增”“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与产业发展劳力不足矛盾渐重”“耕地林地确权普及与产业发展用地规模需求矛盾渐大”等问题,探索以“村集体获利、企业盈利、农民得利”为目标的“三方得利”改革,走出了一条“村支部引领、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

  变“痛点”为“亮点”,探索农业规模化发展新路径

  针对松材线虫病蔓延的“痛点”,万安县聘请中南林科院实地开展了调研勘察,编制了万安县疫木清理经济林发展规划,按照商品林地“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林则林”的原则,年置换特色产业发展用地近2万亩,满足了林果业发展用地需求。

  同时万安县积极引导企业、种植大户集中流转林地自主开发或带动村集体、农户联营开发,全县年新增柑桔类水果1万亩以上、高产油茶5000亩以上,助推了全县柑桔类水果、高产油茶产业发展,更推动了企业产业基地上规模。高陂镇利用疫木清理林相改造的契机,采取乡村牵头集中流转林地的方式,在下东、符竹、高陂3个村累计流转疫木清理林地4000余亩,转租给联正农业公司2600亩,转租下东村、高陂村2村与联正公司联建村企联营井冈蜜柚基地440亩,转租种植能手12户近1000亩,与联正公司联建企户联营井冈蜜柚基地,快速推动了联正公司产业规模翻番。

  在脱贫攻坚期间,万安县加大了村级产业扶贫基地建设,2016年以来,先后建立村级农林产业基地275个,受村集体后续投入不足和村干部技术水平有限的影响,有部分村级产业基地出现效益低下乃至失管现象。为此,万安县加大村企户合作“三方得利”模式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企业建立村企户联营基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潞田镇积极发挥乡贤作用,引导禾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高坑村、东村村2个村委会及下石村23户脱贫户联建脐橙基地1000余亩,其中企业自主发展700余亩、村企联营150亩、企户联营100亩,尤为可喜的是带动了5户种植大户规模化发展脐橙产业。

  变“堵点”为“看点”,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新路径

  万安县有耕地近30万亩,水稻种植多以稻谷原材料销售为主,无特色,无品牌,无市场声誉,影响了水稻生产效益,也影响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万安县立足土壤天然富硒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水稻产业发展,全县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达10万亩,吸引了科研院所和市场的关注。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研究院已连续多年与万安合作,与万安县政府签订了富硒产业发展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与4家企业签订了4.8万亩“富硒、提质、增产”三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协议,力争2025年县域水稻全面达到富硒水稻标准,擦亮“全国富硒示范县”金字招牌。

  万安县水稻受种植品种和投入水平的差异影响,优质稻占比仅5%,富硒占比仅16.7%,无法引起市场良好关注度。为此,该县加大富硒水稻集约化经营扶持力度,引导一江秋粮油公司牵头组建了万安县富硒水稻产业化联合体,开展了从良种和农资供应到病虫统防统治到机械化收割烘干到统一收购加工的集约化社会化服务,助推水稻生产品种同化、品质优化、品牌亮化。2022年,该县早稻生产集约化经营比往年提高到42%。

  变“难点”为“试点”,探索农业现代化经营新路径

  针对农业主导产业低值低效的难点,万安着力推进改良耕作方式的创新试点。对丘陵山地为主的乡镇,针对“寒露风”影响晚稻产量的制约因子,改双季稻种植为“稻—菜”或“稻—菇”轮作模式。弹前新桥村统一流转耕地600余亩,早稻由村委会与富硒米业联营生产富硒水稻,早稻收割后与瑞兴农业联营种植包菜等露天蔬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同时,针对水禽养殖污染大、市场价格波动大的现状,引进温氏集团实施肉鸭旱养一体化项目,由温氏集团统一提供鸭苗、统一提供疫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村委会聘请脱贫户养殖,有效防范了养殖污染。

  面对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技服务力量的供求矛盾,万安县整合县级农林技术力量,按“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厘清行政和事业职能,设立农林技术专岗,组建片区技术服务队,根据乡村和企业主导产业的现状,派驻驻村驻基地科技特派员,根据农事季节开展周年全程技术服务,先后获国家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省产业扶贫团队集体记大功等奖励。

  同时万安县扶持引导龙头企业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田间培训学校,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服务、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绿丰果业合作社利用组织部援助资金建立了田间培训学校,大力推广果实套袋、半免耕生草栽培等果业技术,仅井冈蜜柚果实套袋技术一项,在高陂镇推广应用面积4000余亩,惠及脱贫户523户。(刘耀金 王斯基)

责任编辑:徐梦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