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化

邹志刚:以“艺”养“心”的追梦人

  用时下的一句流行语来形容邹志刚:他的人生“开了外挂”。

  他跳过10年舞蹈;钢琴过了10级;本科专业理论满分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考第一名,博士研究生获多伦多音乐学院艺术全额奖学金。这就是青年歌唱家邹志刚,他是一名歌者,是一名师者,更是一名在音乐艺术路上的追梦者。

  作为一名歌者,去年底他在第8届意大利罗马国际声乐比赛中夺冠,填补了该项比赛国内歌唱家夺冠的空白;

  作为一名师者,他所教授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园。经他指导的学生曾荣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奖、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展演二等奖、江西省艺术节一等奖等,也有经他指导的解放军某部曾获全军汇演二等奖、省级一等奖等等;

  作为一名追梦者,他是微爱公益联合发起人、南昌市微爱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曾被授予2013年度“江西青年五四奖章”。他把江西省内各大高校、歌舞剧院、艺术团体里的艺术家们聚集起来,用最优质的艺术资源为留守儿童服务。

  从农村走出来的他说,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权利,这一切都在于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歌 者

  2013年12月19日,在第8届意大利罗马国际声乐比赛中,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邹志刚经过三轮紧张激烈的比赛最终夺冠。对于一名东方人,能在歌剧的故乡意大利获得专业肯定并夺冠并不容易。

  该项比赛由国际艺术家协会、意大利罗马歌剧院、加拿大多伦多音乐学院联合主办。比赛结束后,罗马歌剧院的艺术总监找到邹志刚,问他是否可以在当地举办一场获奖音乐会。邹志刚稍加思索后干脆地答应下来,“给我3天时间。”

  这是一场临时决定举办的演唱会,而只有在罗马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冠军的人才拥有这份殊荣。

  这对于邹志刚来说也是一次赌博。因为一场演唱会的举办需要准备太多东西——定曲目、调音、试装、与乐队磨合……而他仅有3天时间。当天晚上,邹志刚把要演出的曲目在心里默背了一遍;第二天就开始合乐;第三天晚上,“感恩之夜·逐梦之旅”邹志刚独唱音乐会在意大利罗马成功举办。

  邹志刚的演唱会是纯粹的“不插电”演出。他的演唱不需要话筒进行扩音,纯粹是他的“原声清唱”。演唱会邀请到了曾担任过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艺术指导的著名钢琴家埃尔塔尼大师为其伴奏。能容纳一千多人的教堂几乎座无虚席。

  对于一般歌唱家来说,一场演唱会下来,上半场和下半场各两首咏叹调是比较合理的安排。而邹志刚在上半场唱了两首后,又在下半场唱了4首咏叹调。就连他的老师都被震惊了,直说他“疯了”!对于自己的疯狂举动,邹志刚笑笑说,“找到感觉了!”

  邹志刚的顿悟要归功于他在意大利为期10天的培训。

  当时,罗马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奥利凡大师给他授课。这位意大利的艺术家笃定中国人到意大利很多是为了“镀金”,参观参观、拍拍照,这个年轻的歌者也不会例外,认定他最多听3天课程后就会自动放弃。在3天的“侃大山”后,奥利凡大师看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中国歌者”眼神里的认真,以及对艺术的渴求,这种执着让他肃然起敬。于是,自第4天起,奥利凡大师对邹志刚倾囊相授,为他讲授正宗的意大利美声唱法。

  从赴罗马比赛,到载誉而归,这两个月的时间对于邹志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走向国际舞台是我前期对于自己梦想的一个目标的终点,更是对未来的一个很好、很高的起点。让我重新燃起了自己实现心中梦想和更大理想的那种战斗的欲望和对胜利的渴望。”

  当然,任何质变都是以量变为前提的,邹志刚这些年背下来的一两百首歌唱作品就是他日积月累的“量”。

  除了在罗马国际声乐比赛中夺冠以外,邹志刚也曾获得多个专业大奖:韩国国际声乐比赛轻型抒情男高音金奖;第44届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亚军(中国);第二届亚洲青年歌唱家大赛冠军……2013年10月13日,邹志刚“中国梦·我的梦”香港独唱音乐会携手意大利著名钢琴家马德奥·安德烈尼在香港演艺中心音乐厅成功举行。

  邹志刚是位乐于思考的歌者。

  他把一些演唱方法与中国传统技艺相结合,自创“太极声乐练习法”并实施相关科研项目,把打太极的方法与气息调整融入到歌唱中。“打太极时气息下沉,用力在腰,发力在稍,四两拨千斤,这与唱歌时的状态是相同的,有快有慢,有虚有实。”邹志刚边解释边打手势。

  邹志刚的太极情缘起于2003年,初衷是强身健体。2007年,邹志刚与一名太极拳教授在江西师大成立了“太极文化传播中心”。当记者问邹志刚,“打太极对他产生了什么益处”时,他幽默地回道:“哟!我身体倍棒儿啊!”他给记者讲了一则小故事加以佐证。去年,在世界歌剧巡演的舞台上,与昆明交响乐团合作歌剧《蝴蝶夫人》。这部全球闻名的歌剧的男一号历来是属于总政歌剧团、中央歌剧院的A角们的。然而,当剧团飞到昆明与现场交响乐融合演出时,演出男一号的演员因水土不服引发感冒,无法参与演出。作为替补的B角邹志刚就“顺势上位”。他出色的表演使得世界艺术家音乐协会邀请他8月在加拿大国家广播大剧院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相对于许多歌唱家“重技巧,轻理论”,邹志刚说理论功底对于一名歌者来说非常重要,这让他可以自己创作音乐作品。

  就在不久前,他以江西南昌艾溪湖湿地公园为主题创作了一部作品——《蓝天下的艾溪湖》。

  对于外界关于他“玩儿得太杂”的评论,邹志刚并不认可。他说“这纯粹是顺手的事儿”。他只是在做好唱歌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创意需要付诸实践而已。

  邹志刚说,“我一直信奉勤奋。”如果他人弹几分钟钢琴,他就弹几个小时,直到把整部作品熟背下来,牢记于心。他依然不满足。他再琢磨着怎么把个人情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加进去,进行二次创作,让作品具有自我特色。他说,“这才是发挥到极致的最具特性、最具创新性的表现。”

  师 者

  邹志刚说最令他感到骄傲的身份是“教师”。

  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让他感到无比神圣。“我是江西师范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是一位从乡村小学走上艺术舞台的教师。未来的路不管走多远,我始终都以教师身份自居,同时更应该饮水思源,感谢师大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快乐一直都是他教学的首要原则,并立志将这项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员,让他们在欢笑声中学习,在快乐中领悟真谛。在他看来,艺术教育离不开寓教于乐,“只有将内心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当中,我们才能够以最为饱满的状态去迎接学习。”

  邹志刚是学生们心目中的“麻辣鲜师”。

  这位不带备课本,从不点名,讲课幽默生动、慷慨激昂,不走寻常路的青年教师总能勾起大家的听课兴趣。然而,笑笑闹闹的背后是一名师者的良苦用心,是他对教学工作的专注,对教师职业的敬重。邹志刚说他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做人为先,专业放后”。

  他在学校做过一次讲座——“如何让你的专业变成你的饭碗”,听众爆棚。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同学们,他是如何在大学时代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到咖啡厅或酒店大堂弹钢琴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他被忽悠的经历;演出行业的“潜规则”;……这些“世俗”的演讲内容为艺术系的学生在云端与地面之间架了一座桥,让他们知道如何接地气,怎样利用专业知识养活自己。

  作为江西师大一名优秀教师的邹志刚本人,也曾荣获第三届国际艺术节声乐优秀导师奖、教育部指导教师奖、曾先后6次获得省文化厅、宣传部、教育厅等单位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2013年获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岗先锋”人物;2014年获团省委“最美青春人物”、江西青年才俊计划;南昌国家高新区“直接联系人才”等荣誉。

  除了教学工作,邹志刚还有许多“非正业”。

  他做导演、策划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感触是,“要感谢给你制造障碍的人”。上大学时,从农村考进师范大学的邹志刚因为“没有来头”,被安排在晚会演出剧组担任剧务,布台、换灯、打灯……熬夜是家常便饭。经过几年的辛苦历练后,邹志刚把舞台演出相关的工作都熟练掌握。当时,大型演出交响赣剧《牡丹亭》的舞台拼接,除了上海来的专家外,江西只有他一人掌握,他记下每一个拼接步骤,在各部分拼接物品上标上自制的记号。剧团到上海演出时,邹志刚负责“押车”,要保证每一块演出用品都不能缺失,到上海再把每块顺序相连组装成舞台。当时,上海戏剧学院的一名老师看着这名苦活累活都做,忙得像个陀螺的小伙子说:“剧务是导演的摇篮、往后你会幸福的。”忆起这段“悲惨往事”,邹志刚笑说:“我做导演后没人能糊弄我,我哪个环节都经历过,都是‘眼泪往肚子里流地干过’。”

  30多岁就担任大型晚会活动的策划、导演,有人说邹志刚“走得太快”。他回应说,“我走得并不快,只是我把一年当三年、当五年用。”

  对于从事艺术表演,以及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邹志刚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语重心长地说,“我觉得首先要耐得住寂寞,然后是勤奋、勤奋、再勤奋。如果是学表演的,第一是坚持;第二是要脸皮厚,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把你的音乐展现给别人,才不会扭扭捏捏;第三点的话就是坚持脸皮厚!我觉得这个挺有用的,就是不要怕丢人,音乐是靠社会实践来的,不是说你天天闭门造车就能出来的,一定是社会上滚出来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艺术生活化,生活才能艺术化。所以要敢于追梦,然后实现你的梦想,因为年轻,一切皆有可能。”

  追梦者

  2014年3月“南昌市微爱公益发展中心”成立,邹志刚是发起人和负责人。这个项目源于邹志刚的“野心”。

  他要把江西省内各大高校、歌舞剧院、艺术团体里的艺术家们聚集起来,用省内最优质的艺术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我自己是留守儿童出来的,”邹志刚感慨道,“我们虽然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更不是星二代,但是,我们可以和他们一样,有追求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权利,有共同的平台。”

  邹志刚的父母都是实打实的农村人,父母出门打工时,邹志刚就成了留守儿童。是他所就读的贵溪市西窑乡阳山小学的校长为他打开了音乐之门,教他学会识谱、唱歌,让有些自闭的他慢慢打开心扉,脸上洋溢笑容。

  1997年,14岁的邹志刚考上了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艺术系的一名学生。有一天,邹志刚在学校附近一座桥上唱歌,恰巧被声乐教授汪笑屏听见,他对志刚说:“你条件很好,跟我学吧”,就这样邹志刚一学就是4年。

  2000年毕业后,邹志刚到贵溪泗沥阳山村小做了三个月的数学教师,后又被鹰潭职业技术学院聘用为教师。一年后,他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江西师范大学读书时,邹志刚有幸遇到了吴翔教授、周友华教授和音乐世家刘明健教授一家,并获得了跟随他们多年学习音乐艺术的机会。后来,潘派赣剧传人童侠、童丹收其为关门弟子口传心授了3年赣剧,声乐教育家张仁青、盛凤麟、刘玉梅教授也给予了大量帮助。此外,从2003年至今,邹志刚先后11次赴上海参加周小燕国际歌剧大师班和各类专业大师班学习,得到众多国内外大师的指点,现在邹志刚还在其导师COLIN YIP教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

  谈及这些亦师亦友的前辈,邹志刚充满感恩,“这些年来都是多位老师们的悉心栽培,造就了今天的我,圆了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一个关于艺术的梦想。”

  2005年,大学毕业的邹志刚买了书本、文具等学生用品,装了满满几大箱,带回家乡,直接送到当地小学,发到学生手上。“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虽然能力有限,只能买些书包、文具去看看他们,希望能给他们一些鼓励。”

  自此,邹志刚的公益之路一直坚持到现在。

  2008年罕见的南方冰灾,邹志刚跟随部队到各个灾区演出,在冰雪中见证着抢险官兵们的义举,“大雪掩埋的山路上,他们搬运着几百斤重的电线杆,迎着风雪一步一步往前走,许多战士的手都磨破了,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但他们一直坚持着。”这一幕幕的感人场景让邹志刚在演唱时流下了热泪,用深情的演唱鼓舞灾区百姓和抢险抗灾官兵战士。

  平常邹志刚还经常去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做义工。此外,作为共青团青年奋斗典型宣讲团的一员,一年中邹志刚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公益宣讲。他的演讲形象生动,总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按照宣讲要求,演讲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每次演讲我都能获得20多次掌声。”邹志刚笑着说。

  2014年6月3日,由江西师范大学团委和南昌市微爱公益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微爱留守·圆梦六一”大型公益艺术体验活动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隆重举办。活动组织该校200名青年志愿者作为“代理家长”,邀请江西偏远地区东方小学和抚州金溪留守儿童学校等地的百余名留守儿童和孤儿来到江西师大,体验艺术,留下了一份美好的童年回忆。

  自成立起,微爱公益一直致力于帮扶贫困山区孩子有书可读,协助推进山区素质教育,帮助贫困儿童全面健康发展。邹志刚介绍说,目前在江西偏远山区,已建起“微爱图书室”18个、艺术体验中心20个,受助学生达6000余人。

  邹志刚说,“孤独易让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孩子们有了问题再派心理专家进行干预治疗,而要‘防未病。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对于治疗孤独、自闭有非常卓越的疗效。”

  邹志刚教授孩子们音乐知识时总是有一节例常课程——唱国歌。“许多孩子的国歌唱得是不准确的,节奏存在问题。”邹志刚严肃地说,“其他什么歌你都可以节奏不准,可以跑调,但是国歌不行。节奏一出问题,力道就不同了,对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他一边激昂地演奏着,一边说,“要唱出催人奋进的感觉”。

  邹志刚幽默地称自己是“从留守儿童中来,回到他们中去。”他说留守儿童的心灵缺少阳光和艺术的洗礼,而文化可以化人,艺术能够养心。(梁伟  张小华)

责任编辑:刘玉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