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创新纪实

  如何让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近年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把“大思政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和“大思政”理念,用持续创新的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

  思政课“有声有色”:理论和实践“融圈破壁”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层级、多形式的思政课研训活动,不断激活教师发展新引擎。同时,学院以“一线课堂”“行走的思政课”为依托,不断整合区域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思政课资源,推动思政课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在实处。在2021年和2022年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计荣获5门“一线课堂”优秀成果。

  思政课“有滋有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良好的思政课堂氛围,离不开老师的用心引导。全院教师努力营造在潜移默化中启智润心的教学氛围,积极探索教学新形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开展重大主题进思政课的研究,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育新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思政课越来越生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使得课堂更“鲜活”,学生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增“回味”,形成师生教学相长、全面发展的新局面。2022年,在江西省大中小学、技工院校思政课和红色文化课程教学比赛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团队荣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荣获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在第七届全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学院教师指导的作品获全省三等奖。

  思政课“有根有魂”:深挖红色资源“鲜活教材”

  在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实际,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不断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质量。通过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教育课程、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广泛深挖红色资源鲜活“教材”,推进“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等融入教学,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师生在活动体验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学、思、悟、行,做到身动、心动、行动,让广大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感知式的思政课堂中赓续红色血脉、增长知识才干。2022年,学院思政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荣获全省高校“红色走读”优秀“云游”作品1项,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度全省“红色走读”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赣南日报》通过“赣南红”新闻客户端刊发《周末去哪儿?一起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吧》文章,全面深入介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心相印”教师团队指导学生投身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的典型事迹。

  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立足实际,全面落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机制,统筹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引领、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绽放思政课新活力,点亮学生理想信念之光。(曾宴晨 陈爱平)


责任编辑:朱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