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学院举办“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暖南工”专题研讨会
3月4日下午,南昌工学院团委举办“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暖南工”专题雷锋精神研讨会,通过沉浸式主题教育、多元互动研讨等形式,推动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校团委书记吴庭芳、副书记章斐然、青年教师代表、学生骨干等参与活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沉浸式教育:经典诵读激荡初心
活动在《雷锋颂》的深情朗诵中拉开帷幕,校广播台邱策同学以铿锵声线再现了雷锋同志“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的奉献轨迹。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经典语录回响全场时,不少学子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传承”二字。随后,全体团员青年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嘹亮歌声中,大屏幕同步播放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的纪实影像,将志愿精神具象化为身边榜样。
深层次研讨:多维解读精神内核
在专题研讨环节,校团委书记吴庭芳指出:“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其核心是永不过时的奉献基因。新时代青年要像雷锋那样,既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又当脚踏实地的行动派。”她特别强调,今年我校将实施“三月春‘锋’暖,薪火代代传!”学雷锋主题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方式,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
团组织办公室副主任熊雄老师则表示:“雷锋的‘钉子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穿透力,当代青年要发扬善于挤和钻的劲头,在专业学习中淬炼本领,在科创实践中攻坚克难。”他以学校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努力,持续孵化,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的事例,生动诠释新时代的钉子精神。
实践型共鸣:身边榜样凝聚力量
研讨会上,“寻找身边雷锋”故事分享引发强烈共鸣。教育学院李元康同学讲述了身边同学积极报名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奉献志愿服务精神的暖心事迹,艺术与传媒设计学院陈雨琪同学分享了校友巴桑卓嘎一家三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巡边守国的担当故事。当屏幕上播放张桂梅校长扎根山区教育的纪录片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她让我明白,雷锋精神不仅是扶老人过马路,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坚守。”青协负责人严春动情地说。

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学雷锋主题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南工学子的精神底色。正如吴庭芳书记在总结时所言:“我们要把学雷锋从‘三月来四月走’变成‘四季常青’,让每个南工青年都成为传递温暖的发光体。”(吴庭芳、程甘)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