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倾心呵护珍稀鸟类“栖居天堂”
今年4月,江西婺源举行第42届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暨朱鹮保护行动。活动现场,表演了朱鹮保护节目、发布了朱鹮保护倡议、成立了朱鹮保护队伍等,赢得了业界广泛赞誉。此前,随着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极度濒危物种朱鹮现身婺源县江湾镇占坑村,使得婺源境内拥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达75种,被誉为珍稀鸟类“栖居天堂”。

近年来,婺源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建设珍稀动物型、自然生态型等自然保护小区193处,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工程,探索湿地保护制度化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64%。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婺源野生鸟类由2012年科考调查时的286种,增加到了35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2种。
朱鹮,古称朱鹭,是亚洲东部特有的一种鸟,体态秀美,通体洁白,素有“东方宝石”“鸟中美人”之称,是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随着“东方宝石”的到来,再度引爆了婺源“观鸟热”。走进占坑村,但见朱鹮迈着轻盈步伐在农田草地觅食,时而抬头张望,时而低头啄食。“这是钱江源国家公园实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项目,野化放归后迁徙而来的一对朱鹮。”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军介绍说,1981年陕西省洋县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通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朱鹮种群突破9000只,创造了极度濒危物种“涅槃重生”的世界奇迹。

“良禽择木而栖。”今年3月,婺源“鸟友”在江湾辖区意外发现朱鹮后,当地立即安排专职护林员对朱鹮活动轨迹进行全天候监测,邀请专家对朱鹮觅食栖息行为进行分析研判,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朱鹮栖息区域等,使得朱鹮恋上了婺源。经过一个多月的有效观察,这对原居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朱鹮,对江湾镇松风翠至晓容坑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满意,决定当起“移民”,在松风翠的古樟树上安营扎寨。对此,钱江源国家公园表示尊重这对朱鹮的选择,让朱鹮成为婺源生态文明新的“代言人”。
据了解,为倾心呵护珍稀鸟类“栖居天堂”,婺源大力建设由鸳鸯湖片区、文公山片区、大鄣山片区和蓝冠噪鹛主要繁殖地组成的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婺源境内黄山、天目山、怀玉山脉与鄱阳湖盆地过渡带的丘陵山地,总面积约12992.7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3.3%。“保护区内保存有大面积中亚热带森林鸟类赖以栖息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保护对象为蓝冠噪鹛、白腿小隼、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鸳鸯等一大批珍稀鸟类种群及其栖息地。”杨军介绍说。
为打造珍稀鸟类保护新模式,婺源还为紫阳镇长源小学、赋春镇中心小学、大鄣山乡希望小学等多所学校挂牌“飞羽学校”,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开展“飞羽学校”进乡村、进社区系列主题活动。同时,打造赋春镇鸳鸯湖鸳鸯科普馆、紫阳镇石门村蓝冠噪鹛馆、中云镇文公山鸟类科普长廊、大鄣山乡金岗岭白鹇基地、紫阳镇渡头村中华秋沙鸭基地等鸟类题材自然教育基地(场馆),成立太白镇曹门村蓝冠噪鹛护鸟队、赋春镇洪家村白鹇护鸟队、江湾镇晓起村白腿小隼护鸟队等,促进鸟类保护“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婺源成为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也是中亚热带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文:吕富来 图:胡红平)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