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地市新闻

“铅山河红茶”有了省级地方标准

  中新网江西新闻5月11日电(王成前) 5月10日,在江西铅山县举办的第三届“武夷河红”制作技能大赛暨河红茶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会上,该县发布了《铅山河红茶种植技术规程》(DB36/T 1435—2021)和《铅山河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 1440—2021)两项江西省地方标准。

图为铅山河红茶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会现场。 王成前 摄
图为铅山河红茶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会现场。 王成前 摄

  铅山河红茶,包括河红贡芽、河红小种和河红老枞,是指使用铅山地域范围内种植的中小叶种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精选、复火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滋味鲜爽、香气悠长”为主要品质特征的条形红茶。

  《铅山河红茶种植技术规程》和《铅山河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这两项省级地方标准的实施,将共同构建起由基地条件、茶园建设、茶园土肥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防控、鲜叶采摘、加工场所及基本要求、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标志标签、包装贮存等方面组成的“铅山河红茶”标准体系,涵盖了从“茶园”到“茶杯”的所有环节。

  进一步在茶业赛道中“精耕细作”,坚守对河红茶品质的严苛追求,标志着铅山加快由产茶大县向茶叶强县跨越式迈步。

图为铅山县第三届“武夷河红”制作技能大赛现场。 王成前 摄
图为铅山县第三届“武夷河红”制作技能大赛现场。 王成前 摄

  铅山,坐落于武夷山北麓,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重要的茶产区之一。而让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使者”,也正是产自该县的河红茶。据了解,河红茶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方圆百里之内,茶园一般位于海拔900至1300米的高山上。这里常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土壤和气候条件极为适合茶树生长。

  《铅山县志》载:“至万历间(1573-1620年),‘河红’茶名声远播,外地商人纷纷来河口、石塘、陈坊等地订购。”又据明万历版《信州府志》载:“河红茶乃为国内最著名之红茶,且为华夏首次问世之华茶。”那时,小小的铅山河口镇空前繁荣,一度成为“八省货物集散之地”,制作河红茶的师傅纷纷成立了河口帮茶师会,足迹遍布全国的红茶产区。“河红茶叶通四海,河帮茶师遍天下”也因此传扬开来。

  因为有了河红茶,河口镇繁华了数百年,除了有“万里茶道第一镇”的美誉,在明朝中叶还曾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

图为一垄垄翠绿的茶田顺着山势起伏绵延。 铅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一垄垄翠绿的茶田顺着山势起伏绵延。 铅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河红茶曾辉煌过,也曾沉寂过。到了清末民初,由于种种原因,河红茶少了销路,每况愈下,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而如今,河红茶迎来了再度焕发荣光的机遇。近年来,通过铅山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国家级茶叶科研、大专院校和本省技术人员的科技支持,市县有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全县茶企茶农的埋头苦干,河红茶在“春天里”蓄势萌发:“铅山河红茶”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河红茶制茶技艺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铅山河红茶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展示;河红贡芽等3款茶在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上斩获大奖,其中金奖1枚、银奖2枚。

  2022年,铅山的茶叶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产量达4400吨,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今年,全县仅春茶采摘面积就达9万亩,产量达3600吨。“小茶叶”正加速发展成为铅山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完)


责任编辑:朱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